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陆爱香

陆爱香

(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开展人文关怀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观察中,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同时开展人文关怀,在护理2个月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测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评测,本组患者BPRS、MRSS、SDSS评分显著改善,和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社会适应功能良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恢复期期精神分裂症;人文关怀;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264-0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病症,临床表现为无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等,病程长而易迁延,症状反复,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且会增加患者家庭负担。现阶段,精神分裂症的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可能和个体心理易感素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等有关[1]。在恢复阶段。为让患者更快回归与适应社会,除进行积极治疗,还需配合全面有效护理干预。人文关怀是基于患者为中心,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全方位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探讨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症状、神经检测等确诊,符合《精神病学》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女性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处于恢复期;病程>6个月。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其他精神疾病及抗精神药物依赖等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患者年龄17~58岁,平均(34.2±2.4)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5.1±1.2)个月;文化水平:小学27例,初中33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积极抗精神分裂和康复性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等,同时实施全面人文关怀,具体包括:

(1)营造良好环境: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良好休息;同时,病房定期通风,调节舒适温度(24~26℃)和湿度(55%~60%);日常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轻柔,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目的,禁喧哗,不在患者床侧谈论病情;在确保治疗需要下,可调暗室内光线,尽量减小仪器设备运行声音。可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轻松、愉悦音乐,让患者放松身心。此外,可将病房墙面、地板、床上用品等改成柔和颜色,以鲜花图案装饰。

(2)积极心理调适: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给予针对性疏导和干预,做好必要解释,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同时,每周进行1次护患座谈会,以便了解患者治疗中疑惑,给予解答,并适时给予语言性鼓励,强化患者康复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3)掌握沟通技巧:在康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时,应给予患者肯定,以增强患者信心。护理人员做到微笑服务,态度真诚,建立和谐护理氛围,让患者感到安全、信任;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应多说“请”,以“谢”结尾,在出现护理差错时应说“抱歉”。同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合适称呼,以示尊重,保护患者隐私。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时机,应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或肢体动作、眼神等非语言和患者交流。当然,护理人员还应管理好自身面部表情,比如:患者病情有变化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心情,报以同情,并积极引导、干预。

(4)重视社会支持:在恢复期治疗中,患者不单受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还会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因而,还应重视和强化患者社会支持,这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应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和恢复情况,合理安排亲朋好友到院访视,让他们陪伴患者,多患者交流,让患者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如此才能强化患者自尊及被关心关爱的感受,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和信心。此外,还可定期开展聆听服务,认真倾听患者心声,比如:集体联欢会、专题座谈会等。

1.3效果评价

在护理后2个月,应用BPRS测评患者精神病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方面,总分18~126,分值越高表示越严重;用MRSS量表评测患者康复状态,包括依赖、活动、社交及行为等方面,总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用SDSS量表评测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共10项,满分20分,评分越低效果越佳[3]。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评测,60例患者护理后的BPRS、MRSS、SDS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如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一般会出现感知觉、思维、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同时精神活动会异常表现,在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和控制,但易复发,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增加家庭、社会负担。因而,为让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尽快回归社会,除进行积极治疗外,还应注重护理干预。

当前,我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采取封闭式治疗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有效践行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和模式转变,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实践,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以恢复与重建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与健康心理与行为为目的的护理方法。本研究中,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护理中积极进行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给予针对性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取得良好效果,护理后BPRS、MRSS、SD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与李晏萱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和控制患者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恢复,实现良好预后,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段建民.探究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133.

[2]沈渔屯.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503-533.

[3]孙玲.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105-106、108.

[4]李晏萱.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