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撑框架结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斜撑框架结构应用分析

周仕达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7

摘要:在高烈度地区的框架结构体系中,通过设置斜撑,在满足位移角指标前提下,能有效控制柱子截面大小,既美观又节省空间。该体系中,斜撑-钢管柱节点处吸收较大地震力,且属于关键构件,有必要对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提取四组中震弹性不利荷载组合,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分析型钢及混凝土构件应力应变数值,验证该节点是否满足中震弹性性能目标。

关键词:位移角;斜撑;钢管柱;Midas/FEA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万达商业建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冯家冲,工程场地位于学府路与三江大道(珠源西路)交汇处的西北角地带。项目为整体四层,局部五层的商业中心,地上结构高度23.650m,总建筑面积11.50万m2,其中地上8.70万m2,地下局部1层2.80万m2。

2、有限元分析节点

为了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在部分楼层设置斜撑以保证结构满足规范位移角要求,该部分钢管柱内力较大,有必要对该构件进行节点分析,选取图示钢管柱节点进行分析。

由应力应变结果可知:除去应力集中部分之后,型钢最大应力为278N/mm2<295N/mm2;除去梁砼部分及应力集中部分之后,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26.5N/mm2>25.3N/mm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C.4.3条,考虑混凝土在三轴受压(压-压-压)应力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提高:查得压应力最大区域的主应力为:σ1=-26.5N/mm2,σ2=-4.8N/mm2,σ3=-0.49N/mm2,则σ2/σ1=0.18,σ3/σ1=0.02,查表得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1.2,则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26.5N/mm2<25.3N/mm2×1.2=30.36N/mm2,混凝土最大压应变为0.00072<0.0033(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梁钢筋最大拉应力为255N/mm2<310N/mm2。

综上,在工况组合3作用下,节点满足中震弹性的性能要求。

3.4工况组合4计算分析结果

节点各部分应力应变结果如图3.4.1-3.4.4所示。

图3.4.4钢筋应力图(N/mm2)

由应力应变结果可知:除去应力集中部分之后,型钢最大应力为279N/mm2<295N/mm2;除去梁砼部分及应力集中部分之后,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39.2N/mm2>25.3N/mm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C.4.3条,考虑混凝土在三轴受压(压-压-压)应力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提高:查得压应力最大区域的主应力为:σ1=-39.2N/mm2,σ2=-6.5N/mm2,σ3=-3.7N/mm2,则σ2/σ1=0.17,σ3/σ1=0.09,查表得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1.7,则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39.2N/mm2<25.3N/mm2×1.7=43.01N/mm2,混凝土最大压应变为0.0013<0.0033(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梁钢筋最大拉应力为96.1N/mm2<310N/mm2。

综上,在工况组合4作用下,节点满足中震弹性的性能要求。

综上,在工况组合1~4作用下,节点均满足中震弹性的性能要求。

4、结束语

在上述工程进行设计时,通过对斜撑-钢管柱节点分析,结构受力安全可靠;斜撑框架结构与普通框架结构方案对比,普通混凝土柱子截面尺寸能有效减小四分之一甚至更多,同时斜撑均内嵌于建筑双隔墙内,既美观又节省空间,显著地提高了商业建筑的总体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李亮.斜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分析[D].郑州工业大学.

[2]刘庆林.体型收进斜撑转换结构研究应用[D].浙江大学.

[3]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石晓蕊.异性柱斜撑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及建模[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5]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