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探讨

沈琛

广州天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665

摘要:公共空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同样具有丰富的社会特征,公共空间随着人精神生活的变化不断更新,人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当中,空间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主题与方向。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功能;创新设计;

一、空间功能的创新

通常来说,公共建筑设计空间功能的创新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向,其分别是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如果只对其建筑设施的内部空间形式进行创新,没有充分考虑人为的因素和空间的使用,势必会影响到建筑使用者的切实感受和公共设施性能的展现。

1、营造可参与性

空间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就被建筑设计人员所认知,设计师清晰的认识到不同的空间感受会给人们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很多大型的商业中央空间都会放置一些植物,会将其设计成为一些可进入的、装置性或绿色、活跃的公共空间,该空间具有极强的舒适感,会使顾客轻松愉悦、放松身心,商场常常会在其空间的周围放置一些特定的商业业态和特色商品,吸引人们可参与并去消费。从使用者的行为入手,并深入分析使用者的行为模式,是实现空间创新的一个手段,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空间形式来吸引人流参与活动。

2、构建可识别性

古往今来,优秀独特的建筑空间效果可以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意境。当人们处于建筑设施所营造的意境空间中,人的情绪就会间接受到意境的变化以及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挖掘不同建筑空间的属性和特点,着力把握好空间的尺度和恰当的运用建筑材料,不仅使其空间形式上具有美感,更要构建出独特的可识别性。空间的可识别性就如同建筑的灵魂一般,赋予建筑特有的灵性,并对观者的精神层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观者的体验感受更加的强烈。

3、可转换的空间模式

复合空间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空间功能上的多种需求,这种空间模式也能达到人们对于公共建筑多种功能转换的需求。例如设计比赛场馆,建筑不但需要满足比赛和观看的要求,还应当具有赛后对其功能实现转换的灵活性,使其具有自我造血的机能。当比赛结束后,将各类临时性的设施拆除掉,对场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功能转换,增加健身、展览、餐饮、团建、休闲等功能,实现复合空间的功能转换,更好的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场馆日后能够运营,保证自给自足。

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

1、创作基础

在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该对小区的背景作出规划,明晰商业区,住宅区等各个地区的情况,同时其本身具有开放性、公共性以及服务性的特点,要合理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居民每天的必经之区,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其次要对住宅建筑周围的交通条件有清楚的了解,公共区域一般建筑在配套设施相对成熟,符合整个住宅建筑形态,才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2、标准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对住户来说不仅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与沟通的重要环境,也有一部分会到公共空间休息玩耍,因此,对公共空间的质量有一地你给的要求。在标准层的空间设计中,不仅是楼梯、廊道等部分的组合,在满足日常所需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交往提供帮助,灯光的材质,导视系统都是环境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楼梯或者电梯作为一栋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邻里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楼梯间作为消防疏散通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休息区域是居民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也是人们能够有效沟通的区域,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小空间,同时接到连廊,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也满足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中国城市建筑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连廊式住宅的使用效率比较高,廊道的存在就可以解决大部分住户的需求,对于资金比较有限的人来说也是较好的选择,相宿舍楼,公寓楼正是这种情况,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虽然连廊式住宅具有很多优点,但其也存在着不足,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其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形式比较单一,一旦户数偏多,每一户都一样,可能走错家门,这就对居民的隐私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果进行双廊式设计,通过内廊的设计,在配合入户门厅,就能较好的保护居民的隐私,也能够满足交往的基本需求,而对于外廊来说,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运动场所的添加,为居民提供更加广阔的交往空间。

3、屋顶活动空间设计

屋顶层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交通问题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解决居民对于屋顶交通的实际需求。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针对每一栋的安全楼梯通道以及对应的电梯满足到达屋顶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的为居住者提供便利;屋顶花园的设计也是屋顶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丰富屋顶花园的活动内容,吸引居民的注意力,使居民愿意主动前往,在屋顶花园中,必须存在的就是观赏区,以绿色植物为主,发挥出隔热保温的效果,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相处空间;还可以设计运动建设区,安排适当的运用器材,也为儿童玩耍提供一个区域,除此之外,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跳广场舞的区域,三个区域尽可能保持独立,不相互影响;休闲区的设计主要是让居民拥有一个相互交谈的场所,搭配休闲桌椅,加之屋顶天然的优势,使居民感受到露天场所的舒适与温馨。

4、外形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一般都符合简洁大方的要求,主体颜色一般采用白色,同时灵活的搭配其他颜色,以使墙体颜色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美感。以简洁的外形来塑造建筑,不仅仅使增强建筑的形象,墙体和阳台灯的竖向排列和分段划分,都使其显得统一又不失大气,很多小区也利用立面的材质对屋顶部分做了更加细致的设计,合理选择墙面材质的组合,最大程度的使建筑设计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呼应,从而满足生态小区建设的需要。建筑立面形式以经济适用,坡屋面尽量采用典雅的设计,与现代轻时代的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现代之美的城市住宅外形,简洁的装饰线角,对坡屋顶,铁艺栏杆等细节进行点缀,赋予建筑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吸引购买者的眼球,也真正的为购买者带来舒适的体验,从而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促进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5、景观设计

景观的设计应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要,给用户带来舒适、美观的感受,将楼与楼的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用户能够得到足够的采光,同时小区的景观应与小区的整体形象相符,体现人性化原则,尽可能采用环保性的材料,结合小区的配套措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体验,小区的绿化则应以小区的整体性为基准,延中心向两侧延伸,形成连续性的带状绿化景观,很多购房者都十分重视绿化的情况,因此,公共空间在设计时也应充分体现绿化的设计理念,吸引追求健康生活的购房者,生态环保是现在很多小区的销售理念,而体现这一理念的也正是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植物种类应尽可能丰富,使居住者在居住的同时就能够感受到生态环保,在小区中就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增强购买的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居民作为城市居住区的主体,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时,应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加深对住宅建筑设计中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视,体现生态环保和舒适自由的理念,使居住者能够感受到舒适自由的居住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微微,陈启祥.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艺海,2018(06).

[2]黄志欣.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传统装饰元素的融入研究[J].艺术工作,2018(03).

[3]朱翔.浅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