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性激素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性激素治疗临床分析

陈芳

陈芳(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性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无排卵性功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性激素治疗,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中,有效5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60例中,有效40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中,内膜脱落法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应用,血红蛋白≥80g/L,内膜生长法在青春期应用,血红蛋白≤80g/L,内膜萎缩法在任何期应用,血红蛋白≤80g/L。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性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性激素;止血

【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48-02

临床妇科疾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较为常见,指非全身疾病或生殖器器质性病灶所引起而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引起的子宫不正常出血症,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占85%,可病发于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1]。神经内分泌机制调节失常是普遍认为功血发生的原因,现代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在激素调节下改变,造成子宫肌层或内膜局部调控异常,进而引发功血,均以子宫内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因出血而引起的系列并发症及不规则出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无排卵性功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性激素治疗,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年龄13-50岁,平均(35.2±2.5)岁,其中9例<20岁,21例20-30岁,30例31-40岁,60例41-50岁。入组前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体检、病史询问及特殊检查确诊,排除全身性疾病、妊娠、血管畸形、炎症、医源性原因、创伤等所致的异常出血。以经期长、阴道不规则出血、经血淋漓不净、量多为临床症状,月经不规则时间为2个月至4.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止血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性激素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孕激素内膜脱落止血给予孕激素应用使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变,因子宫内膜无孕激素拮抗而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雌激素撤退性出血或突破性出血,药物停止应用后有撤药性出血发生,达到药物性刮宫的效果。在血红蛋白≥80g/L,贫血较轻的患者中较为适用。常用方法为给予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1次/d,3d为一疗程。在应用时,为对撤退出血量过多进行预防,可给予丙酸睾丸酮25mg合用,1次/d,3d为一疗程。也可口服其它孕激素:安宫黄体酮8mg/d,黄体酮20mg/d,连用7-10d;甲地孕酮8mg/d,连用7-10d,炔诺酮5mg/d,通常撤药性内膜出血发生在停药2-7d内,出血量有时较多,呈7-10d持续,可辅以氨甲环酸对出血量多者应用。1.2.2内膜生长止血子宫内膜在大量雌激素作用下可过快生长,创面短期内获得修复而达到止血效果,在患者急性大量出血时较为适用,结合雌激素2.5mg口服,4-6h/次,止血后每3d将剂量递减1/3,至1.25mg维持,1次/d,或者给予己烯雌酚1.2mg,6-8h/次,止血后每3d剂量递减1/3,至1mg维持。己烯雌酚大剂量应用会有较重的胃肠道反应,药物吸收相对缓慢,可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4mg为首次剂量,依据出血状况每6-8h行1次重复,至血止。或给予雌激素25mg肌注或静脉注射结合应用,1-2次后可达到止血效果。明显纠正贫血后再用孕激素对维持量进行撤退,和孕激素脱落的方法相同。患者在少量间断性长期出血时为较低的雌激素水平,给予雌激素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与雌激素1.25mg结合使用,1次/d,共21d,加用孕激素,10mg醋酸甲羟孕酮在最后7-10d应用,1次/d。

1.2.3内膜萎缩止血与单一药物止血效果比较,性激素联合用药可取得更佳效果,其作用机理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在大剂量合成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可受到抑制进而对卵巢分泌雌激素起到抑制作用,子宫内膜因内源性雌激素降低萎缩使出血迅速停止或减少。轻度贫血、出血量不多的生育期和青春期年龄功血患者,可给予复方低剂量孕激素于月经第1d口服,连用21d,停药1w,1个周期为28d,也可给予含有药物活性的药片在前21d应用,无药物活性药片于后7d应用,3-6个周期为一个疗程。

1.3效果评定

有效为用药48h内止血成功,48h止血未成功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0例中,有效5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60例中,有效40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中,内膜脱落法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应用,血红蛋白≥80g/L,内膜生长法在青春期应用,血红蛋白≤80g/L,内膜萎缩法在任何期应用,血红蛋白≤80g/L。

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6058296.7%

*对照组604020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尚无明确的发生机制,以子宫内膜异常出血为最终临床表现,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功能有着紧密关联。子宫内膜在各种原因造成的无排卵影响下受单一高水平或低水平雌激素维持,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以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或不定,经期长短不一,甚至有大量出血发生为主要表现,严重者患者会发生休克,故与常规止血药物相比,性激素为一线治疗功血的药物,共包括子宫内膜脱落法止血、子宫内膜生长止血、子宫内膜萎缩止血三种方法[2]。

依据功血类型和血红蛋白水平对不同疗法进行合理选择,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合并其它疾病、性激素制剂的可得性也是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3]。低水平雌激素会给子宫内膜造成一定影响,可有间断性少量出血发生,出血时间较长,内腹呈缓慢修复,患者多无明显失血征象,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在血红蛋白≥80g/L时可应用,可能有撤药性出血在停药后发生,需向患者告知,出血呈7-10d持续,甚至比月经量要多,故血红蛋白在1次应用后下降20-30g/L,此方法虽不受年龄的限制,但患者贫血严重时不宜使用,只适用于虽长期淋漓不止,但无过多出血量、贫血不严重的患者[4]。高水平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造成影响,使长时间闭经发生,内膜在无孕激素参于的情况下呈不牢固增厚,易有突破性出血发生,患者有明显失血征象,血红蛋白≤80g/L,可采用内膜生长法和内膜萎缩法,内膜萎缩法用于贫血严重、出血多、血红蛋白≤80g/L,不适合刮宫、急需迅速止血的患者,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妇女中均可应用,对严重高血压和嗜烟者慎用,可加用小剂量雌激素对突破性出血的患者应用。内膜生长法在青春期功血中较为适用,通常不应用于围绝期妇女,注意在止血的同时对贫血进行纠正,可加用止血药物在必要时应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性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字研,纪灵芝,黄秀玲,等.应用雌激素或孕激素为主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4):215.

[2]GhibuS,RichardC,DelemasureS,etal.Anendogenousdithiolwithantioxidantproperties:alpha-lipoicacid,potentialusesincardiovasculardisease[J].AnnCardiolAnreiol(Paris),2008,57(3):161-165.

[3]徐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2):969-970.

[4]KogaY,FujitaM,TsurutaR.Urinarytrypsininhibitorsuppressesexcessivesuperoxideanionradicalgenerationinblood,oxidativestress,earlyinflammation,andendothelialinjuryinforebrainischemia/reperfusionrats[J].NeurolRes,2010,32(9):92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