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浮华找回缺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摒弃浮华找回缺失

郭素玉

宁夏盐池县第三中学郭素玉

摘要高效的课堂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才能让教师的“教”全面的服务与学生的“学”。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要不断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学习地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所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也唯有如此,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慢慢地,全面地提高。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慢慢地走向我们需要的理想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摒弃浮华;找回本体

几年的新课改的实施,犹如涓涓溪流,滋润了数学教育死寂的枯燥,给沉闷乏味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课改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师生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然而,由于我们对课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课改的理解不够准确,在教学中急功近利,刻意求新,难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剑走偏锋”的现象.如有些数学课反映的现状就是:满园春色的繁华之下,数学的原生态正黯然消逝.浮华闹腾的课堂中,数学本体也悄然缺失,有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情景的构建中,学生心灵缺失。

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因此,在实施新课标时,有些教师就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构建轻松活泼的教学情景,于是,问答式,讨论式,辩论式,表演式等教学形式被一一搬进课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听过这样一节数学课,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诗歌引入,新课进行中学生表演了事先准备好的小品(由课堂问题改编),伴有抢答,比赛,辩论等.整节课学生参与意识极高,表演欲极强,.教室里声光电乐,喧腾热闹。而我认为课堂过多的娱乐,仅仅满足的是学生的感官享受,而学生心灵的参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理性的思辩,,则呈现为肤浅地”看上去都有。”

看点一:数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是冷静的头脑,沉稳的思维:数学思维的敏捷,需要的是善感的心灵和睿智的推理。

教学情景的构建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创设情景时应通过情景真正地开发学生的灵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分析。

整改一:我们应摒弃那些不合适宜的繁杂的教学情景与活动,还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以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为感悟、玩味、思考、这些”沉静”是“口若悬河”的展示与“个性张扬”的根基.。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美味的汤中才能被人们愉悦地吸收,且有益于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将知识之于合理的情景中,才能被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灵活自如地应用。

误区二:思维的拓展里,文本意义的缺失.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数学课堂上就悄然刮起一阵拓展教学的时尚之风,似乎没有大量的拓展,就不是好课.就开拓不了学生的视野,就体现不出素质教育。因此,就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解题过程还一知半解时,教师就开始跨过原题作许多引申和发挥,更有一些拓展还偏离或脱离原题。

看点二: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拓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能力.。

整改二:有效的拓展因建立在对题目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应先引导学生理解,会解原题,明白出题者的用意,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时,我们再带领学生去挖掘题目中蕴藏的丰富深厚的内涵。这才是数学课的根本和真正意义上的拓展。

误区三:个性的张扬中,教师导向缺失,

随着人们对多元解读,接受美学,体验学习等观念的普遍认可,加之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钳制学生发散思维的枷锁被彻底打碎,于是,课堂上又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每一位学生发言之后,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对不合理的回答和错误的回答,有些教师既不加调控,也不加点拨,结果导致这类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思维里乱转,毫无进步。

看点三:新课程改革须要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和独特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不加约束。教师的存在的确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但也更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而应是在学生不理解,曲解,误解的时候,给以适当的引导。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孔圣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用运合理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启发,相应地学生们才能积极思维,善于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的编写者,教材之间的多方交流;是他们四方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学生,教师和教材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实施课改中应用运现代的教学手段正确处理传统课堂上的诸多问题,既要勇于创新,大胆革弊,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味求异。

整改三: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应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给学生以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可缺少,且应科学地组织,艺术地调控。遇“愤”则“启”;遇“悱”则“发”;遇“错”则“纠”,这是教师的职责。

误区四:多媒体的应用中,传统板书的缺失

多媒体的引入是当代教学的一大亮点,因其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倍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有这样一种现象: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结果为了制作课件教师们花去了大量的时间,而对于如何把知识整理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重要的问题倒没有时间去思考。同时许多学生反应:多媒体教学让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也会不自觉地加快讲解的速度,整堂课下来,很少与同学有互动的过程,更别说留有学生们的思考时间了。这样的教学就成了单纯的演示,课堂上知识是讲解了很多,但学生们却没有很好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必将受到影响。此外还应该看到,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懒惰的心理。

看点四:多媒体固然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也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传统教学中,它的引入并不会改变教育的实质:传道、授业以及解惑。

整改四:教师们在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兼顾传统板书的教学,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梳理,重认识的过程。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往往没有把要讲解的知识牢记在心里,如果离开了多媒体,就不知从何开始。

传统的板书虽然会减缓教师的讲解速度,但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考却是有益的。教师和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互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讲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应该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让他们更好地吸收、消化前面讲解的知识。

批评是为了改进,反思是为了超越。我们的数学课不应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