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赵红芬

赵红芬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特定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5-090-01脑血管是一种病发率较高的脑部疾病,其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在患上脑血管病后常年无法恢复,严重者导致死亡。脑血管的高死亡率导致我国每年因为其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多,引起了国家对其的高度重视[1]。脑血管主要表现是脑部供血不足或者出血,其症状主要是四肢无力、头晕头痛、意识不清醒、反应不灵敏等,在发病时还会产生很多并发症,如脑栓塞、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等。目前,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介入治疗,虽然其术后效果较好,但是也会出现并发症。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和满意度结果,以找到更好的护理方法。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0.2±17.3)岁,病程1~4年。其中脑出血45例、脑梗死39例、脑动脉硬化16例。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护理方法,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和正常温度,定期调整患者卧床姿势,及时观察患者的身体温度,体温过高活着过低都是不正常的,需依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心脏跳动速度进行观察,防止再次出血;要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呼吸规律,如呼吸急促,则表明情况变得比较严重,血压过低或过低高,证明患者脑缺血,需要及时进行补救;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将变化详细记录。

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特定的护理干预:①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护理:皮下血肿属于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硬块。对其的护理通常采用止血、制动时间等。

首先,对其穿刺的部位压迫止血,可以使用弹力胶布(不导致过敏的)为患者止血,使用动脉压迫方式止血,这种止血道具包括基座、圆形压板、胶布、螺旋手柄等,如遇到穿刺位置较高或者体型较大的患者,可以将胶带入水后,用手正确地将其揭开;其次,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为其翻身时应将右下肢和身体形成一条线,让患者呈侧卧姿势,并保持枕头位置不变,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最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的颜色和温度,如发生意外及时补救。

②脑血管并发症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意识、瞳孔的观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对血压控制,对患者的言语能力、活动、知觉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加以观察,防止出现便秘、情绪起伏大、喷嚏等现象,及时为患者排尿排便,如发生意外及时解决。

1.3观察指标在护理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出现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询问每个脑血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将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获取数据均采用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并通过x2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为18%,对照组为4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脑血管病作为一种比较高发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头晕、神志不清醒等,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行动不便,其死亡率较高[2]。很多患有此疾病由于常年受到病痛的折磨,出现精神萎靡、悲伤绝望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疾病带来的并发症,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很消极的影响[3]。

脑部供血不足或者出血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患者一般会伴有四肢无力、头晕头痛、意识不清醒、反应不灵敏等症状。介入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技术,其能够降低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目前,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介入治疗,虽然其术后效果较好,但是也会出现并发症,如如脑栓塞、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血肿等。

本研究选取我院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慢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特定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1]杨秀丽,徐节.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143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20):4932.[2]陆世清.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2(18):3077-3078.[3]陈娟带,钟维章.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微创医学,2010,01(04):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