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和功能性胃肠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心理应激和功能性胃肠病

矫铁文

(吉林市中心医院医保慢病门诊;13200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436-01

功能性胃肠病是是消化系统的一大疾病群,是一组胃肠疾病综合症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动力障碍和感觉功能的异常,其中,内脏感觉过敏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表现为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它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应激被发现与内脏感觉过敏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应激被定义为对器官功能发生急性威胁时,激发机体产生适应性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确保器官的存活。临床上心理应激主要包括1)慢性持续的生活应激事件;2)成年的急性生活威胁应激事件:3)早年生活应激事件。以上应激类型都是成年后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功能性胃肠病常具有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肉疼痛等,偶有精神方面症状,尤其是症状严重或顽固的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常可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而愤怒,厌恶可导致高动力反应,从而加重腹泻或便秘。功能性胃肠病的检查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往往需要做多项检查,这就需要和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按照相应的胃肠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心理治疗已成为内科常规治疗的补充。对于大多数症状较轻的患者,很少给与心理干预,而少数与心理疾病共病或症状顽固的,需指定复杂的心理治疗方案,对于有明显精神或情绪抑郁和焦虑的患者,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对病人有帮助。

心理应激作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诱因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由于这群疾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低致命性,低生活质量,高费用,多焦虑抑郁,表现杂乱的特点,导致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