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提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加强提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观念

徐艳萍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徐艳萍563000

【摘要】:目前现状来说,农民工子女所在地区往往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资金,而在伴随着父母进城之后,农民工却又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供子女上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督促子女,这是现今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管理问题、

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实质性的措施鼓励农民工让子女入学。从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出发,承担起对农民工子女入城后的教育工作,督促农民工对子女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在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予以农民工一定的空间与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让农民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进程。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生活节奏也紧随之而加快,城市流动人口也愈来愈多,这其中有许多是农民工所组成的团体,这固然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推助力,却也使得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了。农民工在进城为城市建设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的时候,往往却忽略了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和管理问题:有的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农村,却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义务,整日忙于工作线上,对子女的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有的农民工把子女带进城里后,面对着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愈来愈大的生活压力,也没有顾及到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对其的管理也仅仅是停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子女的内心动态,使得农民工子女往往在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时,也养成了许多的陋习。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现象,固然有农民工自身教育意识不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对农民工的保障体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完善空间,致使农民工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对子女进行教育投入的同时,也缺乏对子女进行管理的时间。

二、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和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评优奖励、人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二)农民工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要达到当地水平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负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要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流入地政府要制定有关行政规章,协调有关方面,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这一工作纳人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指导和督促中小学认真做好接受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公安部门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的有关情况。发展改革部门要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人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保障经费。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数量,合理核定接受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行为。价格主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等制定有关收费标准并检查学校收费情况。城市人民政府的社区派出机构负责动员、组织、督促本社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依法送子女接收义务教育,对未按规定进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尽快送子女入学。

三、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完善建议及措施

(一)政府确保财政保障,建立农民工子女专项教育资金。

确保借读费、赞助费、转学费等一系列不合理的费用的取消,加强对教育财政的改进。改革教育拨款机制,提高教育资金的流动公平与效率。这要求资金由中央财政来运作保证准确及时的到位,而且应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这笔资金的来源应实现中央与地方的比例分摊,作为地方应该占有较小的比例,否则可能产生利益矛盾,降低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二)对于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保障

1、搞好农村寄宿制教育。撤合就近学校,保证安全的校舍配备,较高学历的师资水平,丰富多样活动的开展,保卫工作的全面配置等。再如设置心理咨询。

2、调动社会的力量,增强对留守子女的关爱

(1)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各种各样的看护中心、寄宿公寓,对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代理家长”、“抚养中心”之类的民间托管形式,应规范其行为。

(2)做好社会宣传,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慈善工程如:贫困捐助、慈善义演。

(3)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整治校园周边。新闻、出版等部门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工作,保证办学的合法性,教师的资格证明真实,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等。

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农民工及其子女成为社会上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是社会上一批特殊的“经济移民”和“教育移民”,“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延续。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路途中,站在社会城市化、教育普遍化公平化的角度上,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J].战略与管理.2001.(4).

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A].北京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