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杨巧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1
/ 2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杨巧枝

杨巧枝

(蒲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63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等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8%,同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恢复。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099-02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同时伴发不同程度的发热。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且严重的特点,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临床常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且症状较轻,因而常通过消化内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1]。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7.42±3.83)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6.13±0.95)天。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已报备院内伦理委员会,并已经得到批准。

1.2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明确其炎症分布情况,在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方式控制炎症,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后腹腔的积液滞留情况。在病情相对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大量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感染性休克等不良情况,这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控制病情的发展,帮助患者尽快复苏。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降阶梯性抗生素或者是广谱抗生素。对于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其2g亚胺培南。同时需要联合细菌培养,进一步观察的病情情况,并据此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抑制消化液分泌药物,进而改善其胃部酸碱平衡状态,并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每日3次,连续应用2周为一个疗程[2]。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吸氧,避免血液内含氧量过低情况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标准如下:(1)患者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显效;(2)患者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指标明显恢复为有效;(3)患者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好转,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恢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EXCEL电子表格工具对对照试验中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数据处理工具选择最新版的SPSS19.0统计工具,计数资料用百分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用t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指标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83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3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8%。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分解代谢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而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者发病后,其血清中会出现大量的血淀粉酶、白细胞以及C免疫蛋白,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腺发生坏死,并释放出大量的霉素物质,进而对其脏器组织造成损伤,引发低氧血症、细菌性腹膜炎、急性肾衰竭等严重疾病。若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更加适宜采取消化内科保守治疗方式,通过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吸氧等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重要脏器功能不受到损伤,有效保护患者的胰腺功能,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3]。消化内科保守治疗方式注重对患者体内微循环的改善,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本次研究表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8%,同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芳,刘翼,廖婧媛,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N].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1):88-91.

[2]周海鸥,余跃,施燕,等.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IL-6及IL-8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1):4096-4099.

[3]吴佳,金颖,陈易,等.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6):6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