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没有和平时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4-14
/ 2

“军人没有和平时期”

赵成鑫刘焕峰

赵成鑫刘焕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所谓战争意识就是指军人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意识。就军人战争意识的养成进行论述。

关键词:军人;战争意识;养成

在2004年底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胡主席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完成“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中国军人必须养成战争意识,战争意识是完成使命的先决条件。

所谓战争意识就是指军人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意识。对中国军人来说,战争意识就是为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随时准备打赢一切强加于我们头上的战争。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战争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坚决的胜利意识,其追求的目的是正义与和平。这是与某些国家的好战意识和侵略意识相对应的,是与世界还不安宁、祖国没有完全统一、还存在战争危险的现实相对应的。我们渴望和平,但为实现这一愿望,军人没有和平时期。

1以武止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天下并不安宁,战争的根源远未消失。事实上,在人类过去40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才有300年左右的绝对和平时期。在其他时间,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连绵不断。

马克思曾经一言以蔽之:私有制是战争的根源。大小霸权主义就是私有制政治的最高形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由种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推动下,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持续上升。人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还任重道远,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通过以上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了和平,我们必须准备战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既是确保我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和与我国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夺取国际斗争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切实树立大国形象,才能“以武止戈”,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文功武备

祖国统一,是关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维护祖国统一,就是捍卫中华民族的至高利益。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局势非常严重,“台独”分子、“藏独”分子、东突恐怖分子等,都试图制造事端,分裂祖国,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政治局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是现阶段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首要任务。

针对当前台湾问题现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党中央提出了“文攻武备”的总体方略,作出了“和平解决与武力解决,必须立足武力解决”的决策。既用“文”的一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手段遏制“台独”,促进和平统一;同时,也必须准备“武”的一手,即通过军事斗争随时准备打击“台独”,避免国家分裂。

武力手段,历来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制止分裂的最高、最后斗争形式。一切分裂主义者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强大的武力是和平统一的坚强后盾。一些历史学家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得出结论,没有一次长期冲突不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的。许多民族正因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才维护了本民族的自主、独立与统一。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是特殊的武装集团,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因此,军人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准备战争。

3居安思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十分繁重,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生存危机依然存在,军事斗争依然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

国富不等于兵强,居安必须思危。军事上落后,就要挨打受欺。中国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历史昭示未来,所谓和平总是强者的和平、征服的和平,战争触角所及之地就是和平的疆界。和平是通过以国防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来实现的,军事斗争是检验国家力量强弱的试金石,战争的天平从来不向弱者倾斜,战场从来不怜悯弱者。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依然是这样。

几十年来,受相对和平生活环境的影响,部分人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危害认识不足,忧患意识和战争观念淡漠,和平麻痹思想滋长,战斗精神弱化。有的同志感到反“台独”作战是未来的课题,战争离我们还很远,即使打起来,也轮不上;有的官兵认为反“台独”作战的实质是经济战,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会打。这些思想问题比武器装备暂时处于劣势更可怕,它将直接影响着我们能不能取得反“台独”作战的最后胜利。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对战争的认识必须是现实的,对和平的态度必须是清醒的。也许你对战争毫无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推崇战争、热衷于战争固非所愿,但重视战争的价值、重视军事力量的地位、现实地对待和从事战争却是必要的。因为只要世界上还存在战争根源和策源地,准备战争就始终是安邦兴国的一个永恒主题。

福柯曾经深刻地指出:“战争是制度和秩序的发动机:和平,在它最小的齿轮里也发出了战争的隆隆声。换一种说法,应当透过和平辨认出战争:战争,是和平的密码。我们处于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战争之中;战斗的前线穿越整个社会,永无宁息之日,正是这条战线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放到这一个或那一个战场上。”

目前的和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仍然生存在一个很不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化剑为犁”的时代还是遥远的未来。“狼”虽然没有来,不等于世界上没有“狼”;“狼”现在没有来,不等于以后不会来。中国军人渴望在和平环境中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重重障碍,在思想意识中必须始终保持对各种忧患的高度警觉和防范。因为对于军人而言,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战争没有消亡之前,军人永远都要成为“战场的博学者”,永远都要从“战争中寻找和平的密码”,永远都要配戴一副用战争国际政治的眼镜,永远都要将“军人没有和平时期”这一原则当作座右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军取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续写我军光荣的战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