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付安尧杨金萌郭玥孔荟仪

重庆市西南大学400700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低迷,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人口爆炸、疾病流行、资源短缺、跨国犯罪、网络攻击、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全球化问题层出不穷,对人类生存和国际秩序都构成了极大威胁,此时习总书记代表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逐渐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同,本文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今所处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同时也对其今后的发展做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形势;中国外交;中国国际影响

一、引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与他国的共同发展。

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在,各个国家在各个方面彼此依存,相互交错;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形成依赖,形成的复杂的依赖关系,形成了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因利于本国的发展,各国原则上都不愿意打破这种关系,这就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了一定基础。

从中国自身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盛,中国在世界上获得了更多发言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贡献使世界各国改变了以前美日对世界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中所描述的中国的看法。

中国近些年在世界舞台做出的一系列动作,包括提出“中国梦”,“一带一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不仅没有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中国强大所带来的威胁,反而中国体现出了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这些都有利于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者和推动者。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现状

1.消极因素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国际广泛认同并推行时,遇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主观方面,美国提出的“美国优先原则”、中美贸易战,日本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局部战争,极大地限制了世界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

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提出了“美国优先原则”,即一切以美国利益为第一。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背道而驰。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提出的,通过限制其盟友的发展来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的这一理念,在国际上显然是极大地违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原则。

经济上,中美也常有摩擦。中美贸易战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并非新生事物,只是在2018年初“中美贸易战”才逐渐上升为一个人尽皆知的事物。美国不顾国内外反对、不顾国际法规定,擅自遏制中国的出口贸易。作为世界上的第一第二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的贸易战,影响的不仅是本国,更会对世界的经济,特别是贸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自由贸易也就无从实现。

美国一直试图从各方面压制中国,从上述两个例子便可见一斑。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疑问会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因此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制,与美国达成和平共同发展的一致认同,是当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首要课题。

如果说美国是通过影响其盟友抑或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来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行,那日本就是直接抹黑中国形象来限制中国进一步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一直觊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也是日本不想看到的。因此,日本在全球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特别是对于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深受这种言论的影响,视中国的发展为威胁,中国所推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也就不能得到这些国家的认同。

从客观上来讲,国家间综合国力的差距、意识形态的不同、联合国执行力的不足,也都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一道道障碍。

首先,综合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政治舞台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从国力来看,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具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世界彻底的影响其他国家的决策和今后发展;

另一方面,差别性对待。部分强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威慑力来从小国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在当下与其进行公平的交易,因此部分被压制的小国,无法获得公平的对待,在发展中处于劣势,如何消除这种差别性对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其次,各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使得一些国家在思想上难以认同(如美国不认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历史文化均存在差异,这种意识形态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减弱、消弭(如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美国不可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来看,只能通过互相尊重,互相认同,来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最后,当前全世界没有具有绝对执行力的立法机构和执法体系,即使某些国家之前达成了可行的和平解决方案,其他国家也不一定愿意遵守这个解决方案。当前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朝核问题”,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巴黎协定等等。他国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遵守具有更广泛积极意义的协定,联合国对此也无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了各国之间矛盾的的扩大。

2.积极因素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重重压力下构建起来,其发展优势与中国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地位和威望的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中国经济实力在近些年来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总体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提出的各项政策,有效的带动了低迷的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国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也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中国国企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共计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中国倡议并主导建立亚投行,极大的提高了亚洲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这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强调的。

(1)债务减免: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减免了一些无力偿还对华债务国家的债务。到2011年,共有391笔债务共包括50国家的对华债务被免除

(2)人道援助:及时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马达加斯加飓风、印巴基斯坦洪灾、非洲之角饥荒、度洋海啸、海地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都有中国人道主义救援队的身影。

(3)医疗援助:从1963年至今,共有69个发展中国家接受了来自中国的援外医疗队,医务人员共计21000人次。

中国在世界上做出的积极贡献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国共睹,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三、未来展望及今后发展

无论将来阻力如何,以目前世界的现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至于国际上是否推行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则是我们当今应当关注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鑫.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述评[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1).

[2]苏苗苗,吴玉才.国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3]高薇,卢继元.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对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思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1).

[4]高薇,卢继元.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对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7,(6).

[5]陈金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诠释[J].法学论坛,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