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检定中替代方法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衡器检定中替代方法的分析

窦青丽龙凤

窦青丽龙凤

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河北省承德市06710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衡器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科研、工业等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大型衡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对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大型衡器的准确度难以控制把握。因此,常常会用到许多的检定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衡器的替代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替代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的弊端,需要不断优化操作方案和操作措施,减少衡器的测量误差。就此,本文分析了几种衡器检定中的替代方法,探讨了衡器检定工作规范化措施。

关键词:衡器检定;替代方法;方法分析

1衡器检定中的替代方法

1.1增坨检定替代法

在增坨式衡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使用其检测的物质的质量,衡器所显示的结构是两次测量数值的平均值,所得的测量结果误差将会小于千分之一,保证了测量结果不会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增坨作为衡器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的检测规定,其具体检测方法自然与砝码相类似。当增坨自身无法达到标准而衡器却已经达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天平检验方法和替代检验方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虽然替代方法的使用一定会或多或少的产生误差,但是我们可以合理选择性能合适的衡器,认真对待进行检测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将误差减小到最小。

1.2一次替代法

一次替代法和多次替代法都是衡器检定当中的主要替代方法。由于这种替代方法过于具象,因此,当对测量物质的结果数值准确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允许使用这种替代方法。一次替代法一般用于需要检定的衡器质量过大导致砝码不足的时候,其优点在于在其它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采用只替代一次的替代方法,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一次替代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保证衡器的显示值在标准范围之内。2)将砝码放置到承重板上面。3)将待测量的物品放到承重板上面。注意,如果砝码两边没有平衡,则要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替代物质,让砝码两边保持平衡,尽量将误差减小到最小,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然而,在实际的衡器检定应用当中,多次替代法的被使用次数远远多于一次替代法。

1.3多次替代法

多次替代法不管是在操作步骤还是操作要点等方面都与一次替代法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是相同。但是,一次替代法难以完成对质量数值过大的检测,所以当被测量物的总质量远远大于衡器检测规定范围的最大值的时候,就只能够采用多次替代法。尽管多次替代法被人们广泛采用,但它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说,消耗过多的测量时间,浪费人力物力,重复测量导致误差的叠加,准确度远小于一次替代法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替代方法,误差的产生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认真进行每一次测量操作,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衡器检定工作规范化措施

2.1衡器检定主体的规范性

衡器检定工作的主体主要是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或者政府所授权的技术检测机构等,在开展衡器检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衡器检定工作主体展开规范管理,此外还需要对主体展开定期考核和业务检查,对衡器检定市场展开规范整顿。例如建立相应的市场监督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等,对整个衡器检定市场展开规范管理,最终达到提升衡器检定工作主体规范性的目的。

2.2衡器检定工作执行的规范性

在衡器检定替代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求实施操作的具体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替代方法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想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且实施具体操作步骤。此外,要求检定人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临危不乱,沉着处理相关问题,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所以说,相关部门在招募人员的时候,要制定严格的招人标准,保证招到的人才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且对检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让衡器检定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2.3衡器检定工作记录的规范性

衡器检定工作记录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记录中的凭证,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可以根据记录制订相应的检定结论和检定证书等,根据其中的数据信息,调整衡器检定工作的开展方式和科学依据。目前我国对衡器检定工作的记录格式并没有统一规定,因此部分检定人员对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使记录了,最终的记录内容也并不全面,严重影响了衡器检定工作质量。面对这种情况,在实际衡器检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工作人员对衡器检定工作记录的重视程度。在衡器检定工作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记录信息中找出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而确定衡器检定工作的管理方向、管理内容。例如在衡器检定工作记录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展开记录,保证衡器检定工作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要求每次记录时都要有记录人员的亲笔签名,如果在本次衡器检定工作中出现问题,则记录人员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另外,在衡器检定工作记录完毕后,还需要将检定记录和证书相互对应,使二者形成对比,检定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能够对衡器检定工作开展情况一目了然。在记录过程中需要对误差数据展开记录,例如灵敏度、鉴别阈等,在记录时需要将其对应的误差进行记载,不能仅仅采用打钩或者“合格”等字样,这种方式会影响数据记录的准确程度。由此可以看出,衡器检定工作记录是衡器检定工作开展的凭据,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需要保证信息记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此保证衡器检定工作有效开展。

2.4衡器检定工作周期制定的规范性

由于用户在使用衡器的过程中,使用情况差别较大,因此在衡器检定时,需要根据衡器的实际情况展开检定,确定科学的检定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衡器的性能,主要包括稳定性、可靠性;(2)衡器的使用环境;(3)衡器的使用程度和频繁性;(4)衡器的维护保养水平;(5)衡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但是在实际衡器检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多数检定机构会增加检定次数,缩短检定周期,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事业单位的负担,甚至出现检定矛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如果在连续两个检定周期中,衡器检定结果不合格,则可以根据衡器的实际情况缩短检定周期,但是最终缩短周期不能小于规定周期的50%;如果衡器的检定结果连续两次合格率在97%以上,则需要恢复正常的检定周期。在对衡器检定周期展开调整之前,需要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周期调整申请方案,其中包括衡器检定工作记录、数据分析和复印资料等,如果审批通过,则可以对衡器检定周期展开调整。在开展衡器检定工作时,需要严格根据检定周期展开,避免出现降低检定机构权威性、影响衡器检定质量的情况,保证最终衡器检定工作周期制定的规范性。

结语

衡器检定工作是保证检定有效性和准确性的主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衡器检定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想保证衡器检定工作的质量,需要合理应用替代方法,对衡器检定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规范,提升最终检定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发挥出衡器检定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航,刘振忠.新形势下衡器检定工作中应完善的几个方面[J].衡器,2018,47(04):38-39.

[2]汪园园.对衡器检定中的相关问题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1):17-18.

[3]赵雷刚.关于衡器检定工作的规范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230+219.

[4]彭振成.减小衡器检定误差的策略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