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妇产科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的研究

雷芳

威海市立医院保健科

摘要:目的:探析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衰治疗,对照组采取心衰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度为93.34%,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吸氧护理、输液护理、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临床治护效果以及舒适度、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舒适护理干预;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1]。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且因长时间卧床后,血流缓慢,血液黏滞性增加,容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使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2]。我院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年龄52~86岁,平均(62±5.66)岁,按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冠心病22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按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25例,Ⅲ级33例,Ⅱ级12例。两组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心衰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房环境舒适护理

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在病床之间设置隔帘(除单间例外),保证能给患者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同时病室内要保持安静。由于寒冷会导致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所以当班护士在凌晨时,要注意调节病室的温度,适当为患者增加被子,以免受凉[3]。

1.2.2体位护理

患者多伴有水肿和气喘症状。给予患者半坐卧位护理,以后每天护士都应视患者病情对床头高度进行调整,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

1.2.3健康教育

护士要针对慢性心衰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如介绍该病相关知识、用药原则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让患者明确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并要告诉患者因各种治疗措施和可能会产生的身体反应和感觉。

1.2.4输液的舒适护理

心衰患者输液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输液速度过快,因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会进一步加重心衰,甚至会导致急性肺水肿发生。所以护士要告知患者或家人(陪人)不能自行调快输液滴速。由于患者用药时问较长,为了避免多次穿剌,可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

1.2.5吸氧的舒适护理

用无菌剪刀将一次性吸氧管剪去鼻塞后,放入气管套管内,管套口放置用生理盐水湿润的无菌纱布,吸痰时要为患者拍背。根据患者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升/分,如为肺心病患者可给予1~2升/分持续吸氧。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家属说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告知患者和陪人未经医护人员允许,不能擅自停用或调节氧气流量。为了预防感染,湿化瓶须每天更换1次。

1.2.6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病史较长,由于反复住院,使患者产生不适和焦虑[4]。此时,护士应对他们进行安抚,激发患者对治病的信心,对于心情过于紧张的患者,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努力解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使老年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及舒适,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1.2.7体征监测

由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症状多不典型,甚至一些老年人可完全无症状,所以护士一定要密切观察体温、咳嗽、咳痰、呼吸音等变化[5]。当发现心率加快至100次/min以上,或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警惕心衰病情加重。特别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因此护士必须要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及时处理。

1.2.8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作详细的指导,提高他们自我保健的能力。带药时要耐心讲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

1.3疗效评估

患者出院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恢复为Ⅰ级,或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但未达到Ⅱ级;无效: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此外,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效果并了解患者及家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6]。由于老年病患者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生理退行性病变,代偿力差,功能恢复缓慢[7]。如护理方法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

护理的最终目标是给所有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已不再是打针、输液、发药等简单技能性操作,而是更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手段[8]。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程度。由于舒适护理能让护士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这种具有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衰患者因长期卧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加速心功能和体力的恢复,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度为93.34%,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表明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注重患者感受,提供了更加贴心、舒适的护理氛围和质量。

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吸氧护理、输液护理、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临床治护效果以及舒适度、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家庭心理医生,2014,10(2):128.

[2]朱继艳,余翠玲.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29-2030.

[3]杨丽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4(3):97-99.

[4]袁萍.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321-322.

[5]梁月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7(3):162-163.

[6]杨柳.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16(8):113-114.

[7]霍建秋,张俭.老年患者慢性心衰症状的特点研究与护理康复思路[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11):960-963.

[8]李丽娥,朱丹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特征与舒适护理干预效果[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4):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