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强军之路要以中国特色军事理论为先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议强军之路要以中国特色军事理论为先导

李志豪陈鑫蒋云皓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新形势下,这一目标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建军治军的战略方针,是统揽强军的目标。新时期我们应当以强军为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创新,本文浅析了当今以中国特色军事理论为先导下的强军之路。

关键词:强军;军事理论;中国特色

强军目标是习主席在深入思考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深入思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建设什么样军队、怎样建设强大军队”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在新形势下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强军目标,赋予军事理论创新以新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广阔舞台。

一、实现强军目标对军事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一)强军目标赋予军事理论创新重大历史责任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体系加速演变,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亚太地区格局面临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调整,亚太地区成为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面对大国的战略博弈、激烈的海洋竞争和频繁的局部动荡,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敏感性、不确定性增大,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习主席科学研判国际战略局势和国家安全环境,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强军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新条件下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实现强军目标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须臾离不开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军事理论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紧贴国家安全需求变化,深入研究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特点规律,切实将强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路线图、时间表,为建设大国军队、强国军队、一流军队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1]。

(二)强军目标规定军事理论创新方向和重点

军队建设往什么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什么,既决定军队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也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快速提升,甚至关系到军队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科学揭示了我军建设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点,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提出了一系列亟须科学解答的新课题[2]。军事理论创新应重点围绕筑牢坚决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坚定不移地把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作为发展方向,把研究阐释好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作为政治责任,把揭示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聚焦重大战略和作战问题,加强研究攻关,务求创新突破,努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针对性指导和高质量服务。

二、围绕强军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

(一)基础问题研究

基础问题研究是军事理论创新的根基。往往提出一个新概念,发现一个新原理,就能开拓一个新领域,形成一个增长点。现代军事理论创新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构建信息化军事理论。为此,必须把基础问题研究作为科研强军的固本工程、力求率先突破,否则就不可能建成这种新质的理论大厦。要高度重视军队信息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加强军战史研究,加大军事法规编修力度,深入开发军事新概念,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与作战的新原理,不断推出原创性强、代表当今学术前沿的基础理论,努力形成具有我军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深化应用问题研究、谋求强军胜战之道打下坚实理论基础[3]。

(二)战略问题研究

战略问题研究是军事理论创新的龙头。战略的困惑是最大的困惑,战略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战略的创新是最大的创新。实现强军目标,必须以战略问题研究突破带动军事理论整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准确判断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跟踪研究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动向,积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深入研究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等重大战略问题,科学筹划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探索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努力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

三、适应强军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首先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更新理念。树立用强军目标统领的理念,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聚焦强军目标筹划部署、组织实施科研工作,坚持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来检验评估科研创新成效,将强军目标要求贯彻到军事科研创新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树立信息主导的理念,切实从机械化军事思维中解脱出来,增强科研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军事科研的信息化含量,努力消除“信息落差”、抹平“数字鸿沟”,为军事科研创新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树立联合开放的理念,健全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联合研究机制,整合运用多学科资源和科研创新力量,以合作聚合力,以协作谋高效,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强军目标顺利实现。

四、结论

军事世界浩瀚如海,中国若想推动军事理论创新,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改革,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发扬光大,建立合适的战略,为强军之路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清丽,赵金存,张建杰.运用党的军事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J].军事历史研究,2007(03):23-32.

[2]魏建忠.论军事院校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重要作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4(01):26-29.

[3]郑卫平.坚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引领军事实践创新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06):83-86.

作者简介:

李志豪,1997,男,汉,江西上饶,本科武警警官学院研究方向是军事,610100。

陈鑫1997,男,汉族,安徽池州,本科,武警警官学院研究方向是军事,610100。

蒋云皓1997,男,汉,贵州遵义,本科武警警官学院研究方向是军事,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