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袁云飘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学专业

摘要:初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的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希望能对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防治、病情评估和治疗预后有所帮助,以及为后续的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参与高血压的致病、进程及预后,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早期防治、病情评估和治疗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清尿酸,高尿酸血症

一、前言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PH)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成人收缩压≥140mmHg(18.4kPa),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目前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约占高血压总数的95%,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动脉弹性减退和结构异常、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及心输出量增加等因素使得机体体循环压力增高,持续的这种高压力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又可加重动脉内膜损伤,使内膜毛糙、不光滑,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痉挛、变硬,动脉瘤形成,血液流动性变差,早期,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尤其以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为主,出现缺血相应部位的一般表现,如头晕、颈项板紧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胸闷、胸痛、疲劳、心悸等心肌缺血表现,少尿、水肿等肾脏缺血表现,视物模糊、不清等视网膜病变表现。晚期,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及血压波动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病变逐渐加重,出现失代偿表现,如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慢性肾衰竭、失明等现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若患者同时伴有吸烟、血糖升高、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高危因素,则可加速以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是我们实际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发病过程复杂,危险因素众多,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其病因归为两类,即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但两者具体是怎样相互协同、通过什么途径导致体循环压力升高的,至此学术界还无一个统一的认识。

二、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低治疗率等特征,且常易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使心、脑、肾、视网膜等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早期机体可出现代偿,仅表现为脏器的功能发生改变及(或)轻度的结构改变,若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则可出现心衰、肾衰、脑出血、脑梗塞、失明等危及生命的后果,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当前全世界范围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颇多、颇为详细,且新的观点、新的指南在无时无刻的被发现及推出,但是,这些均无法阻挡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长及年轻化的趋势,故我们应该做到早预防、后治疗,不能等到疾病已经发生而去“亡羊补牢”,应该“防患于未然”。尿酸,提起尿酸,大家最常想到的就是痛风及尿酸性肾结石,研究发现,痛风患者及尿酸性肾结石患者体内存在着尿酸显著升高的现象,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群体内也存在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故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没有进行近一步的干预及诊疗,试想这种会导致痛风及尿酸性肾结石的物质在体内长期以超出正常值的含量存在,就不会对机体的血管壁、血液粘稠度等血流动力学或其他功能产生影响吗?当前已经确定血脂、血糖等脂质及糖代谢紊乱的产物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高危因素,由此及彼,我们有理由推断,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尿酸也可能在疾病的进程及转归中起着某种作用。基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血管内皮机制、肾脏机制、RAAS机制、IR机制、神经机制及尿酸的诱发NO合成减少、促进VSMC的增殖、促炎和促氧化、促进RAAS系统的激活的作用的发现,二者中必然有着某种交叉联系。那么在高血压患者体内,尿酸的水平为什么会增高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高血压使全身小动脉,尤其是微动脉痉挛、硬化,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血缺氧,不仅使体内乳酸产生增多、堆积,抑制肾脏排泄尿酸,还使次黄嘌呤、腺嘌呤等形成尿酸的底物生成增加,引起尿酸合成增多。②长期的高血压对肾血管及肾脏实质均有明显的损害,可使入球小动脉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肾小球缺血纤维化,肾小管不同程度萎缩,肾脏的排泄及分泌功能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升高。③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IR占据着重要作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一半以上都存在着IR,IR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通常超出正常患者,高浓度的胰岛素可作用于近端肾小管,使尿钠的排泄减少,继而影响尿酸的清除。④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有服用利尿剂病史或正在服用利尿剂,利尿剂可引起全身血容量的降低,进而激活RAAS系统,使肾小管对水、钠及尿酸等物质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中尿酸浓度升高,其中以氢氯噻嗪最为明显。高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血压分级及危险程度等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不仅要重视传统危险因素及降压药物的治疗,还应关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对患者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戒酒,改变高嘌呤饮食结构,若尿酸显著升高、持续不降则给予药物干预,将有望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的新靶点,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总结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的表现,且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越高,其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越高,反之,血压分级越低,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越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越高,其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越高,反之,危险分层越低,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越低。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参与高血压的致病、进程及预后,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早期防治、病情评估和治疗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白尧勇,龙超年.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6,10(9):72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