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坑监测中常见技术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苏法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浅析基坑监测中常见技术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苏法师

苏法师

广东天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基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且工程量巨大的项目,其不仅施工难度系数大、施工周期长,而且风险度比较高,往往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减少无必要的经济损失,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基坑检测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由于基坑监测工作量非常的大且复杂,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若无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就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许多技术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单介绍基坑监测中常见技术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希望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坑监测;技术问题;控制措施

0.引言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基坑监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测,并且能够及早发现事故苗头,以便施工人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或者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目前我国的基坑监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质量体系,不过不可否,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进行完善与优化。

1.基坑监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1)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垂直位移的基准点进行布设;

(2)水准联测不规范。

(3)水准仪i角检校不规范。

(4)没有进行水平位移测站点的检测。

(5)测斜管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密封严密,以及没有按标准进行注水。

(6)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测斜管管口裁截。

(7)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改正测斜管孔口位移问题。

(8)施工之前,没有勘测好深层水平位移情况,监测报表不够全面。

(9)支撑轴力监测点传感器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

(10)支撑轴力监测数据不是同一时间进行采集。

(11)坑外水位孔埋设不符合要求,且没做好清孔工作。

2.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2.1垂直位移基准点的布设

在基坑监测中,通常都会运用到垂直位移监测,其数据的准确性会直接对整个项目的监测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垂直位移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该布设成环形网,并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技术人员在埋设基准点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择变形区之外的稳定原状土层内,或者可以把标志镶嵌在裸露的基岩上,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墙角。一般情况,同一项目的水准测量基准点的数量不得低于3个,这样测量结果更全面、更准确。

2.2水准联测

需定期安排进行垂直位移监测网基准点联测,不能间隔过长时间,通常情况间隔1~2个月进行1次联测、在监测中,如果出现成片监测点沉降数据异常时,技术人员就必须马上进行水准点联测来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情况。

2.3水准仪i角检校

在基坑监测过程中,不能忽视水准仪i角检校工作。在检校过程中,若仪器i角超限时时,会因为视距不相等,而严重影响到观测的精确度。I角检校正确方法如下图1所示。

2.4水平位移测站点的检测

对于基坑水平位移测站点的监测,通常情况都是设置在基坑的四个角附近,并采用准直线发进行观测。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距离测站点比较近,因此会对其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就是在垂直准直线方向、施工影响范围之外的位置设置一个后视点,这样测站点位置是否出现移动,就可以通过与后视点的检测得出来,并及时给与调整,从而保证准直线的一致性,让观测数据更为精确。

2.5测斜管安装时密封以及注水

在基坑监测过程中,由于测斜管埋设的深度比较深,这就很容易让管外的泥浆在强大的内、外压力差作用下,从测斜管的接缝处渗入到管内,让测斜管出现堵塞,严重时甚至报废。因此做好测斜管的密封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测斜管的密封可以使用PVC胶水以及封箱带,密封好后再把其下放到设计标高后,接着在管内注满清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内、外压力差。

数据采集之前,需要清理干净测斜管内残留的淤泥、细沙等杂质,之后再往里注满清水,这样做主要是用来防止测斜仪因杂质而降低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2.6测斜管管口裁截及其保护措施

在第一次观测测斜管之前,需要对其管口进行裁接以及孔口的加固处理。完成之后就可以使用测斜仪对测斜管进行检测,一般都是每0.5米读取一次;在测量过程中,测斜仪探头的4个滑轮与测斜管内壁的4个接触点需间隔0.5米;测斜管间隔4米为一节,相邻的两节存在接缝处,无论4个滑轮中哪个滑轮处在两节接缝处时进行读数,那该滑轮在所有的接缝处都需要读数,这样容易导致观测得到的数据不够稳定,起伏比较大。为了避免出现该情况,技术人员应该计算好裁截最顶端的一段测斜管处的尺寸,让4个滑轮均能避开所有的接缝。

为了无需再次进行裁截或者接长,测斜管开始观测后就要做好其孔口的保护措施,防止管口遭到破坏。最终影响观测的准确度。

2.7测斜管孔口位移改正

使用测斜仪测量过程中,是每间隔0.5米为一个测点,测点数量取决于测斜管孔口位移长度,为了准确控制好测点数量,只有同时对孔口位移进行修正,将其位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在孔口的地方埋设上沉降钉并在其顶部刻画十字丝,并运用准直线法、小角度法等来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2.8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报表反馈信息

基坑监测过程中,围护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该监测能够把墙体的整体变形情况全面、系统的表现出来。一般情况,墙体的变形主要是和支撑位置以及开挖面标高等紧密联系,为了更全面、清楚了解墙体变形情况,技术人员至少需要绘制3条最近观测的曲线,这样反馈出来的信息更为精确。

2.9支撑轴力监测点传感器的安装

支撑轴力监测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非常重要,会影响搭配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安装中,不能把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活络端头、或者在斜钢支撑上、或者自动补偿的钢支撑上,这些位置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一般情况监测点应该要布设在支撑长度的三分之一的部位;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其监测点需要分别布设在其截面四边中部主筋上,并且使用至少4个传感器;若采用轴力计监测钢管支撑轴力时,需要在支撑的固定端进行布设监测点。

2.10支撑轴力监测数据采集时间

在判断整个围护体系稳定性时,不仅要对支撑轴力进行监测,还需要结合墙体测斜、立柱隆沉等数据。在进行支撑轴力观测中,其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夏天的早上和中午,观测出来的数值相差非常大,因此最好在同一时间进行同一观测,降低环境温度对其的影响。

2.11坑外水位孔的埋设以及清孔

坑外水位孔的埋设通常都是采用地质钻孔、安装水位管的方法进行。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后,需对孔进行清洗,接着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并在滤网下预留1米作为沉淀区。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对孔口分批回填粗砂,细沙和泥浆被水冲出孔外,粗砂被沉淀下来,最后在孔口填入泥球来密封,隔绝开地表径流。

2.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坑监测过程中,通常都会碰到以上的几种技术质量问题,会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技术人员必须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基坑监测数据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