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中的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心理护理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中的价值观察

张艳

张艳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中的临床作用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因素,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比较。结果:通过对120例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护理前的测评为(60.14±9.19)分,心理护理后的测评为(36.22±7.06)。结论:通过对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中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97-02

子宫作为女性生殖器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社会—性—心理的特殊地位,因此子宫切除术虽然能够治愈疾病,但是给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可能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以及带来消极的情绪。据研究发现[1],由于子宫切除术给患者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焦虑,会影响到患者对于手术的抉择与担忧、夫妻感情以及生活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12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带来消极心理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年龄为28~61岁,平均年龄为(44.7±1.1)岁。其中子宫全切术84例(70.0%),子宫次全切除术36例(30.0%)。

1.2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的第二天和出院一个月后进行随访时各发放调查问卷并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并用焦虑自评表进行评定、比较。焦虑自评表是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2.结果

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各时期连续的心理护理,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心理护理前的测评平均得分为(60.14±9.19)分,心理护理后测评平均得分为(36.22±7.06)分,P<0.05,护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前普遍处于中度焦虑的状态,而在进行心理护理后,焦虑的状态得到了良好的缓解。

3.患者存在的消极心理

通过分析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填写的结果可以了解到,有63%的患者担心手术失败,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46%的患者认为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而子宫的丧失让患者觉得自己失去了保持女性特征的重要器官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因此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41%的患者担心由于子宫切除后丧失了生育能力,而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现有的孩子便是他们的唯一,患者由于担心生活中出现其他的变故而变得坐立不安,缺乏安全感。对于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出现的种种消极心理,这些消极心理不仅会出现于手术前,若不对患者及时介入心理护理,消极情绪甚至会延续到术后和出院后。通过对120患者采取有目的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获得良好的效果。

4.心理护理措施

4.1术前评估

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前,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最想了解、最关心的问题,是引起患者心理反应的原因。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在评估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能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评估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担心和需求,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讲解,获取患者的信任,从而让患者更加敞开心扉地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谈。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资料,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4.2围手术期宣教

大部分患者术前会担心手术的成败。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体过程,让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的各个事项,并向患者强调住院因素在围手术期中的重要性[2]。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可以利用照片、录像、宣传小册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对手术重要性的认识,甚至还可以让一些已经成功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与受试者交流经验与心得,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从而使受试者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4.3术后护理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切除了部分的大肠神经且由于手术麻醉时间较长等因素会造成患者术后便秘、腹胀或腹泻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一般在术后的3天后会逐步好转。因此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而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反应,并遵照医嘱准备好止痛剂或止痛泵,以缓解患者由于术后不适产生的焦虑。

4.4做好性心理教育和咨询

在本研究进行过程中发现有些病人往往对于术后的夫妻生活问题产生担心和焦虑。有一项调查研究证明手术前细心的咨询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后性功能的困扰且能够更好地调整术后的心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选择有经验的护师根据患者对性生活的需求深入浅出地介绍有关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讲解子宫切除后虽然不再有月经来潮,但仍有正常的卵巢,仍会正常分泌女性激素,不会过早衰老。并向病人说明此手术仍然保留阴道,在伤口愈合后仍会有较满意的性生活。

4.5及时协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

在整个围手术期中,患者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与患者沟通。医护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担心的问题,例如是担心家庭的和谐还是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与患者沟通时要以大方的仪表,温柔的言语,和蔼的态度,用情绪感染患者,让患者也以坚强乐观的情绪渡过围手术期。

5.小结

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使得护理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护理,心理护理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中的心理护理过程中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3]:首先对患者要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患者对于手术的疑惑,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并融入患者的情感世界,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其次,要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找出患者的心理症结,不仅从患者还应该通过患者的亲属来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丈夫的关怀与理解能够给予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作用,更好地解除患者悲观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医护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手术成功的信心,更好的信任医护人员,是患者情绪上良好的安定剂。

【参考文献】

[1]孙维维,谢惠英.子宫切除病人住院期间心理反应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0(3):25-26.

[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

[3]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