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刍议

李玉珊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小学

长期以来,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过于封闭、狭窄、单一,习作上常是畏难情绪重,且内容单调、干巴,无真情实感,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开阔,语言匮乏,阅读理解、习作、口语交际等板块教学不尽人心,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不去,尽管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下了不少功夫,进行了课改探索和实践,可收效甚微。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这与他们课外阅读的不到位太有关系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课外阅读能力被弱化的原因

1、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乃至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呈现多元化、网络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文化方式精彩纷呈,自然得到学生的宠爱,他们更热衷于看电视、上网等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与信息,进行休闲与娱乐;而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心目中显得力不从心,逐步失去往日的魅力。

2、课外阅读功能被分化

小学生禁不起多元文化的诱惑,并不把课外阅读仅仅当作一种语文实践或是课外学习,有时也作为一种休闲与娱乐,导致课外阅读功能的自然分化,即作为学习、认知方式的功能减弱,而作为文化生活的消闲功能大大增强。因此,造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欠明确,阅读面不宽泛,对名著和科技书刊不感兴趣,喜欢泛泛而读,只注意故事情节,对读物的语言、涉及到的知识、写作方面的技巧,以及阅读本身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却不作思考,往往一读而过,一看了之。

3、学校、家庭影响力的弱化

当前,大众传媒文化影响力日趋强化,小学生的文化取向也出现多元化、娱乐化的倾向,视听文化和网络文化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更轻松、更多选择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娱乐生活的形式,无疑大大减弱了学校、家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学生承受着并不轻松的学习压力,对流行的影视作品比较喜欢,MP3、MP4及一些影视歌星的相片、卡片等小玩意成为学生的“抢手货”,卡通漫画故事大受欢迎,时尚流行文化占据了校园、家庭文化的一方天空。

二、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构建课外阅读的有益机制

1、氛围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弱化现象,与缺乏正确的阅读导向关系密切。为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与宣传、出版、文化、教育、法制等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家庭共同创设有利于学生读书活动的舆论、制度等外部环境,形成倡导、激励、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社会风气、激励机制和社会文化氛围。同时,要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1-2小时阅读的时间。不仅如此,还要请家长配合支持,营造家庭阅读的文化氛围,父母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开放平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向全校学生开放,班级图书角向本班学生开放。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读前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阅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体现课外阅读的开放性。比如,把午读纳入作息时间,从周一至周五,有计划地安排各班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没有轮到的班级在自己班上自由阅读,由值日教师和阅览室管理员负责管理,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报,多交流,多动笔,少布置一些机械性的作业。

3、落实评价。评价是管理的有效手段,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也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不仅注重效果,更注重过程。评价效果主要包括学生的读书笔记、课外知识竞赛、故事过关、读书征文等;评价过程主要包括班级阅读氛围、读书态度和纪律、读书方法指导、读书习惯养成等。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他们把课外阅读衍化为一种自我约束的习惯行为。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兴趣激发。要指导学生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布鲁姆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由此看来,教师应该致力于对课外阅读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把它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既喜欢读,又能聚精会神地持久地读,还能有效地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有介绍名人苦读故事、朗读精彩片断、读书故事会、诗歌朗颂会、读书汇报会、心得交流会、参加读书征文、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等。

2、推荐图书。为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教师可以集体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供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阅读。这些必读书目,既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考虑到与各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方法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为此,教师要着力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各种阅读方法,以满足他们大量阅读、及时“消化”的需要。文本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速读,二是精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或学习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浏览式的泛读或有选择的速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重点片段或是某个知识点进行精读、品读,从字里行里感悟思想,积累知识。另外,针对现代多元文化的特点,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新的阅读方式,如电子阅读、网络阅读、超文本阅读、多媒体阅读等。显然,学生在各自的阅读实践中,只有多种方法的混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4、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摘抄型”逐步向“感想型”“评价型”过渡。三年级初练读书笔记时,可以设计统一格式的读书卡,让学生按要求摘记。然后,逐步提高要求,除了摘记优美词句、精彩片断,还要求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分门别类地摘记,如学习顾问、生活窍门、科技博览、动物世界、植物王国、校园幽默、语文乐园等,并鼓励学生写一两句评点。从五年级起,要求学生逐步做到以练写读后感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概括综合能力、想象与创新的能力,以及阅读鉴赏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小打好阅读基础,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掌握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我们要想方设法倡导阅读回归,努力优化课外阅读的管理与指导策略,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浓厚氛围,使学生产生阅读需要,引发阅读兴趣,主动和好书好报交朋友,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旦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校、家庭都将成为学生的读书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