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危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危害分析

尹其东邢鹏远

(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对各个地区的发展和经济方面的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水土流失会导致个土层变薄,石漠化也越来越严重,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无法健康生长,而且还会出现逆向演替的情况,导致该区域内植物群种类逐渐减少,生物数量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同时也导致了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的生态建设,为改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流失;石漠化;危害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视的生态问题,国家近年来加强了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重视,进行了许多生态工程建设,以此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各个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工作,改善各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推动各个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生态工程的建设。

一、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危害分析

小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石漠化情况,水土流失属于石漠化的一个阶段,对周围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

(1)石漠化严重的情况下则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土壤的各方面性能都会出现退化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加剧,农民的种植面积也会逐渐减少,最终就会导致大区域的土地石漠化现象,土壤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在该区域生活的农民也会受到影响,制约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2)如果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土层结构就会变薄,石漠化情况加剧,植被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逆向演替的情况,那么地区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就会减少,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该区域的多样化发展。如果一直处于这种状态,那么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就会慢慢消失,许多物种也会出现灭绝的现象。

(3)石漠化会导致该地区的裸岩增加,植被覆盖率会越来越少,在雨水天气,无法对水流进行缓冲和调节,整体的保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区域内的气候环境也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4)石漠化现象对小流域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该区域生活的人们也无法正常的生产、生活,人与自然之间无法协调发展,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后期的治理难度也会逐渐加大。

(5)石漠化还会对该区域的自然景观造成影响,景区内旅游价值慢慢消失,不利于该区域的长远发展。

二、水土保持现状

以某地区为例,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采取了多种小流域治理方法,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治理的面积为63.5km2,,实际治理的面积为19.7km2,,投入的资金量为685.25万元。采用了多种治理方法,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截至目前,小流域内未成规模地开展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有蓄水池171口、生产道路4km、沟渠3km、拦沙坝1座,沼气池185口;其中蓄水池、生产道路主要是由烟水工程实施的,集中分布在缓坡耕地、平旱地内,沟渠和拦沙坝主要由水务局农水方面资金进行建设,针对的对象是流域内阶地范围内水田的灌溉和保护;沼气池由农业部门以气代柴项目实施;上述工程的实施对流域内水土流失起到较好的遏制作用。

三、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生态工程

1、水土保持林

(1)设计原则

水土保持造林设计主要是通过对该区域各方面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该地区林业部门的发展情况,在小流域实际立地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造林设计。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是不一样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将林业行业的造林技术科学应用到水土保持林的建设中,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时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根据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种植的树种,确保选择的树种可以在该地区健康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林分环境,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环境;

②乡土树种是造林设计中首要选择的树种,这类树种在该地区生长多年,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长环境,在种植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来的树种相比,乡土树种的存活率比较高;

③加强对地区的营林建设,实现树种的科学分配,促进该地区土壤中营养的合理划分,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体系,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④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地区内的生长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水土保持林的种植效果,为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2)设计标准

①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

根据流域区实际划分那洒小流域立地条件编制了水保造林标准设计方案,并附有可供参考的资料,作为造林施工的技术依据。

②造林树种

确定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以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并引进和推广外地的优良树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条件,选择生物生态特性与其地形、土壤、水分相适应的乔灌木树种。

③工程整地

整地时间:一般春、夏、秋均可,以上一年雨季前较好。

整地方式:采取工程整地,以保水、保土、促进树木正常生长,整地工程防御标准按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标准设计。

在轻度及以上的石漠化区域,由于基岩出露,因此在造林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造林设计的株行距要求布置,在每株苗木间距基本合适的情况下,避开基岩裸露区,见缝插针,尽可能的种植水保林;由于这些区域原生有灌草,在造林整地时不能破坏已有灌丛。

④造林设计

设计采用植苗造林,选用最好是袋苗(一级苗)移栽,为了保护苗根湿润,最好采用当地苗木,随起随栽。

2、封禁治理设计

(1)布设原则

以小流域内每个封山育林、封坡育草地块为单元进行单项设计。条件是封育图斑内有残存的林草植被,当地的水热条件能满足自然恢复植被的需要。

(2)组织管理措施

①根据小流域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划定一定范围进行封禁,以便植被恢复。

②设立组织,落实责任。在封禁区,建立专职管护组织,实施承包管护办法,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定期检查验收,兑现奖惩。

③建立封禁制度。制订封禁管理制度,由当地政府行文公告,明令禁止任何人不得擅自在封禁区内进行砍伐、采薪、割草、放牧等生产性活动,确保封禁区内林、灌、草防护功能迅速得到恢复。

④加强预防监督。水土保持部门在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要依法行使预防监督权,对破坏封禁区的典型案例及时查处,保护和巩固封禁治理成果。

3、技术措施

(1)调查研究,全面规划。对当地植被状况,主要树种更新能力、方式、年限及成林时间,母树、幼树、数量、分布、立地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群众对木材、林副产品、薪材及放牧要求、习惯等进行调查,经综合分析,编制封禁规划,提出封禁措施和封禁年限。

(2)根据规划划定封禁区域,划定封禁区域周边界线,在封禁区的明显地段插立封禁标志碑、牌。

(3)封禁期为3年。

(4)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对当地群众的燃料、用材、放牧及林副产品利用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群众认识到封禁治理的好处。大力推行以电代柴、以煤代柴和舍饲养殖,发展沼气,解决群众燃料问题,逐步改变燃料结构。从而在制度上措施上有力地保障流域区封禁治理措施的实施,在短期内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柏勇,杜静,杨婷婷,等.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16(2):103-110.

[2]石漠化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3]典型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体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