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园林风景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原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分析园林风景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原雪

原雪

河北居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不断地改变,园林也与其他的文化在变,自然园林建筑也在变。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在设计时都应考虑其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园林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园林环境要求权衡确定。园林环境是园林建筑创作的出发点,园林建筑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在景物构成上应与整个园林环境相协调。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建筑;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在飞速的提高,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建筑是造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不仅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是如此,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一、园林施工和养护技术的要点

园林养护技术要点:

栽植与养护。在树木栽植当中通常都是“三分栽,七分管”,由此可见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其生长习性、特点、规律等也有所不同,为了有效地提高存活率,并且使之茁壮成长,就必须严格按照其生存条件、规律等进行栽种和养护。比如对水分的要求、喜阴喜阳等。在园林工程当中施工是基础工作,养护是重要的保障。

灌溉。灌溉通常依据植物叶片内渗透压或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在进行灌溉之时,如果叶片吸水能力很大,则说明缺乏水分,应当及时喷水。抗旱灌木虽然会受到人力、设备等方面的影响,但对新栽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必须优先灌溉,长期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尤其是在夏日,空气蒸发能力较强,同时也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这就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应当注意灌溉的时间段,避免在炎热、阳光直射的时段灌溉。通常情况乔木需要连续灌水4年左右,灌木则最少需要5年。对于一些土质不好,或在干旱年份等情况之时,应当酌情增加灌水年限。

排水。土壤水分过多同样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这就要求做好排水工作。不同的树木,其生长条件、规律等也有所不同,对于洪涝的抵抗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适时搞好排水工作。第一,地表径流,将坡度控制在0.2%左右,尽量避免坑洼死角的存在。第二,明沟排水。第三,暗沟排水,主要和城市排水管道相连。

施肥。在植物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之后,施肥是必要的工作。由于不同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的养分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地域的园林也应当选择适当的肥料使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施肥时段,大多选择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同时已经除草和松土之后。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通常对于许多植物而言是致命的,这就要求养护人员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病虫规律等,以便于及时防病除虫,有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二、园林的主要建筑类型及与园林的关系

常见的园林建筑从建筑文化背景和风格上可以分为中式、西式、现代3类;若是按建筑的形式来分则有亭、廊、榭、花架、棚架、装饰构架等。其中,现代的园林建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类,它几乎不受任何形式的制约,只要材料、技术上可以满足要求,设计者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建筑形式。中式或西式的园林建筑一般应用于相应的园林中,设计、修建这2种类型的园林建筑,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做得“地道”。

中式园林建筑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类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独具匠心。西式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运用较少,而且不易掌握。中国园林建筑离不开中国园林,否则就会把它和中国其他建筑类型混同对待。

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园林艺术同出一炉、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它始终表现出以人为本,景为人用的基本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的园林建筑既能很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能与人的使用需要相统一,且具有很大的实用性、灵活性、通用性。

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园林中因为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而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的需要。如同我国的文化传统一样,具有浓重的民族特征。

由于与自然环境及人的生活紧密结合,在建筑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表现得十分自由和灵活,其基本的布局法则与建筑处理手法和西方建筑相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

三、园林建筑与园林其他要素的关系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3.1园林建筑与山体的关系

山体是构成园林的骨架,它创造出了园林中不同的空间和地貌形式。在园林中,经常在山体上设置园林建筑,使园中景致相映成趣,珠玉生辉。一般山体设亭可分为小山设亭、中山设亭和大山设亭。小山设亭时,常建于山顶,以增加山顶的高度与体量,既丰富了山体的立体轮廓,使山有生气,又适于游人停足纵目远眺,多角度领略风景,还起到控制风景线的作用;大山设亭时一般设在山腰或山背上,此时应注意亭设置时要有足够的体量和成组设计,以取得与山形体量协调的效果。如果为了避免山体构图的呆板,一般不宜将亭建在山的中心轴线上。

3.2园林建筑与水体的关系

园林中的水体能给人以清新明净的感受,园林建筑若与水体结合,使景观效果更富亲切感。建筑与水接近,可将其点缀于水中,设置于水中的孤立小岛上,成为水面一景;还可临岸布置,以三面临水效果为最佳;还有些建筑跨越河道、湖泊、缓涧,既装饰水面又起到交通的作用;还可把水引到建筑之中,成为建筑内空间的一部分,使建筑与水体融为一体。

3.3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可遮阳蔽日,体现季节更替,使游人感觉赏心悦目,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结构作用。如形成主题或焦点,作为美丽的背景,发生季相色彩的变化等。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对其造型和空间往往要考虑到与植物的综合构图关系,植物常作为点睛之笔,起到强化和补足建筑气韵的作用。亭、廊、榭、楼、阁等园林建筑的内外空间,常利用植物的衬托来显示它们与自然的联系。此时,植物作为建筑的陪衬,使人工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能够更好的融合。

四、园林建筑设计风格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渡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例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杨戬.试论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设计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2]徐金兰.探讨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

[3]陈丹.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