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解析

季玉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55;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随着我国勘探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进一步研究对石油勘探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于在石油勘探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类型,因此,要想保证石油勘探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石油勘探工作效率,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地质类型采取相应的勘探方法。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关键词:石油地质类型;石油勘探;作用

立足于我国现如今的石油勘探工作情况来看,石油地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石油勘探工作,所以,积极探究石油勘探地质类型在开展石油勘探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分析与研究石油地质类型,勘探技术人员还能够深入探索石油勘探的有关方法。然而,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石油勘探工作属于一项复杂的工作,基于此,有必要落实好石油地质类型的研究工作,从而有利于推动石油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

1.石油勘探过程中的地质类型

由于我国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加之地壳运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地壳运动以后一定会出现沉积现象,基于长期的沉淀与积累而产生了相应的地质层,所以,在开展石油勘探工作之前,就应该将地质研究工作落实好,重点研究某一地区的地质结构与地质分布情况,必须确保石油勘探工作人员可以对地质构造加以充分了解,才可以落实好石油勘探工作,另外,石油勘探工作还对石油勘探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能够对地质类型的变化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精准地定位生油区与含油区。

1.1生油层

从字面上来看,生油层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成的石油资源岩石层,石油的生油层往往处在烃源层的底部。生油层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其中,泥质岩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含有丰富有机质的泥岩、黏土以及页岩。碳酸盐岩主要是由泥灰岩与生物灰岩组成的。另外,倘若某种环境适合生成石油资源,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就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生成石油与天然气。除此之外,生油层不仅可以生成石油,而且还能够为生物体的繁衍提供场所。

1.2储集层

储集层属于一种岩层,是在长期的沉积下而生成的,岩层也必须符合与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够生成储集层。首先,岩层应该具备容纳流体的足够空间,即我们经常提及到的孔隙。其次,岩层必须具备较强的渗透性,要想生成储集层,就必须要求岩层具有较强的容纳性与渗透能力。我国储集层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变质岩、火山岩以及泥岩,并且以上三种岩石是以层次与规律的形式分布的,我国可以在储集层内部及时地对其加以识别。除此之外,可以进行再分也是储集层的一个特点,基于对岩石层的再分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岩石层。通过勘探储集层能够看出,储集层中的大多数岩体均未进行开发,由此可见,在储集层当中,石油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存储。通常情况下,储集层主要在盆地分布,储集层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裂缝、孔隙和溶洞,流体将裂缝作为通道,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孔隙为轴状,但是,将孔隙扩大以后就变成了溶洞。

1.3盖层

盖层这种岩体能够有效地阻止石油发生渗漏,盖层不仅会对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情况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形态造成影响,而且还直接决定着储集层的保持时间,所以,在开展石油勘探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勘探的技术人员应该对盖层的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另外,立足于整个地质构造来看,盖层自身的空隙并不多,盖层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膏岩、泥岩以及盐岩。

2.石油勘探区域具备的特点

石油勘探区域主要包括非常规与常规这两种区域,在非常规区域中,前陆盆地中心可以生成大量的油气藏,并且里面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保存非常完整。在凹陷的盆地中心可以产生煤系,从而为不间断的、大规模的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非常规区域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但是石油原料却比较多,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它是主要石油勘探区域。

大陆边缘较易发生地质运动,地震和位移。然而,不管何种情况都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在地质运动中可以生成碎屑硫沉积,进而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地质运动的快速发展,可以在常规的岩层中保留有机物,并通过发育,生成了大范围的油气藏,进而能够为石油勘探提供较好的条件。

3.分析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一般来讲,在地质类型中,可以进行油层开采的数量较多,然而,这些油层的呈现方式却以片状为主。所以,我国当前仍然采用钻井的方法来开发石油资源。另外,在人们不断地开发油田资源的情况下,油气的储存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少,而且还改进了石油勘探工作方式,由以往的常规油田勘探方式转化成了非常规的油田勘探方式,改进油田勘探方式实际上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勘探工作效率,并且可以获取到越来越多的原油,以此来增加原油的产量,最大限度地确保石油勘探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石油地质类型不尽相同,因此,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石油勘探与开采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地质构成的不同也会对石油的生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分析与研究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工作人员有效开展石油勘探与开采工作的重要基础。

3.1构造的褶皱形态

一旦地质构造出现了褶皱的现象,就意味着地质层某个区域的受力情况与受力方向均发生了相应地改变,此时,石油勘探工作人员就可以分析与研究已经发生褶皱的地质构造形态,以此来深入探索石油勘探工作方法。褶皱现象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裂缝现象的出现,创新油气储存方法。由于地质构造中的褶皱情况可能对石油资源的存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有关勘探人员应该进一步研究发生地质褶皱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石油勘探方法,以此来提高石油勘探工作效率。

3.2构造和裂缝的形成

基于对岩层的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力与裂缝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构造力既能够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同时也能够促进裂缝的产生与扩大。因此,勘探人员要想对裂缝加以分析,首先就应该对能够控制裂缝的构造力展开研究,构造往往主要是以群带的方式形成的,偶尔还可能产生组系之间的交汇。然而,由于受力状况有所不同,加之受力本身比较复杂,因此,构造力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裂缝。通常情况下,局部构造的高点与长轴部分也是产生裂缝的一个主要部位。

3.3构造形成时间

局部的构造属于一种封闭形式,构造成型的时间与油气储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一般而言,如果构造形成的时间接近于油气生成的时间,此种构造就十分有利于油气的凝聚,然而,倘若构造形成的时间晚于油气形成的时间,已经形成的构造类型就较易抽到油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全过程中,不同的石油地质类型会对石油勘探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石油勘探工作的精准性,提高勘探工作效率,就应该将石油地质层的研究工作落实好,全面分析与研究地质类型,并且研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勘探技术。除此之外,在石油勘探工作过程中,还要求勘探人员具备研究石油地质类型的能力,从而能够保证石油产量与石油勘探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贾旭,德勒恰提·加娜塔依,李智超.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6(31):180-180.

[2]陈东,刘欣,周明杰.关于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8).

[3]林文鑫.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J].化工管理,2015(31):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