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IM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现状刘莹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20
/ 2

浅谈BIM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现状刘莹莹

刘莹莹

引言

我国在项目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漏洞,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进度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然而工程项目建设一些问题经常出现,如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城镇化建设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在此前提下,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呼之欲出,建筑业推行BIM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1BIM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

(1)建筑业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相关参与方彼此之间信息传递量大,传统的管理模式易造成信息失真和流失,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不准确会对工程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BIM信息整合和数据平台的建设共享,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节能情况作出预判。

(3)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一直受到工程量变更的影响而难以实现。其原因是设计图纸不够深化,导致在后期施工阶段产生设计变更,从而导致工程量变化,致使工程款一再突破。运用BIM技术对图纸深化,对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的管理贡献极大。

2BIM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

2.1信息传递方式的差异

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为网络交织形式。由于参建各方多为单线联系,在技术结构比较复杂的大型体量建设工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流失、难以保持信息一致性和准确性、信息更新难以跟踪和管理等问题。人工的或简单的信息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信息管理的要求。与之对比,基于BIM的组织模式,围绕BIM为基点,运用BIM在设计阶段的可视化设计、在施工阶段的可视化施工模拟,以及支持全寿命周期的全面的信息管理的技术,使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流转和追踪,保证信息从一阶段传递到下一阶段时尽量减少信息流失,减少甚至消除了各方对信息的理解上的歧义和不一致。BIM技术对建设项目各阶段相关的工程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处理和共享,支持项目各参与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从而实现项目生命期工程信息的集成管理,消除了信息流失的麻烦,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

2.2参建各方利益冲突解决方式的差异

传统的组织模式中,当参建方利益与项目利益发生冲突时,参建方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拿出更具说服力的、科学的解决办法;而基于BIM的组织模式,BIM模型具有科学的、权威的、带有数据支撑的、为各方所认可的证据,迫使参建方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立场,形成以项目利益为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使项目管理在解决问题时,更有利于参建各方意见的统一。

2.3BIM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BIM技术的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①BIM应用中的参数种类繁多。BIM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BIM中的参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为庞大。正是这种参数繁多的现象使得BIM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参数的修改难度。②BIM应用的工作模式复杂。BIM在建筑协同设计中,有着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分别是链接模式和工作集模式。但这两种模式在使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采用链接模式开展工作时,在管道综合期间,链接模式会使管道的调整工作变得极为复杂;而采用工作集进行工作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权限释放与获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就推行环境来看,BIM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从业人员进行认证的机构仅有两家,而且并不权威。此外,国内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对学习复杂的新软件的积极性不高,施工时的设计变更、图纸调整所带来的模型维护的巨大工作量等,也都是阻碍国内BIM模式实施的相关因素。

(3)我们可以对BIM在工作成果和技术创新两方面进行简略分析。在工作成果上,BIM通过3D的表现方式更加真实性、精确性、预瞻性的对建筑建造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上,BIM在以前2D,3D软件基础上,有了更新的功能,对项目优化升级、碰撞检查、设计修改,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BIM主要是利用三维技术在调研项目所在地周围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数字仿真模拟建筑物设计,还可带动与其相关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BIM相对于CAD设计软件来说简化项目工程分析程序和不用太深入研究,具有所调查的所有信息虚拟建筑模型,可视、可模拟、可协调、可优化、可出图,直接解决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但BIM也有一些缺点,成本高,收益较低,且BIM在国内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拓展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因此,BIM只有在保证技术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花费,大力推进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的研发,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和运用。这样就能大大缩短工程施工周期,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4)国内软件在开发时缺乏统一的、系统化的、行之有效的BIM标准,包括数据交换标准、BIM应用能力评估准则、BIM项目实施规范流程等,导致设计软件与施工软件及后期应用软件的对接存在问题,目前该矛盾较为突出。BIM技术在企业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三维建模和维护工作,但该成本的增加成为其推广的重要障碍,阻碍了BIM管理模式在国内的发展。

3结束语

任何一个优秀的建筑项目,都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提高项目质量,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然而,为使工程项目管理顺应现代建筑项目的发展趋势,推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对于BIM模型的应用也更为迫切。BIM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方位管理的有效手段。我们应该更多和更好的借鉴其他国家在BIM发展和应用上的方式方法来促进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省,赵明,徐瑞龙.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3(3):67-71.

[2]浮鹏.浅谈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和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