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门文化的传统审美意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古建筑门文化的传统审美意象

朱艳荣

朱艳荣

身份证号:6201021993****6549

摘要:门,在建筑文化中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早在古代,无论是住宅、宫殿、寺庙、园林,单独的房屋或者成组的建筑体,都有各自的门。而门的形态,是伴随着传统门文化的空间审美意象而形成的,反映了中国千百年来文化的演变。本文从门的文化含蕴、形式与布局、细节构件与装饰等审美意象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门文化被赋予的社会等级、传统文化以及美学等意义,分析了传统门文化审美对古代建筑“门文化”的影响,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对古建筑们文化的传统审美意象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门文化审美意象建筑设计

1.关于门的追溯与演变

门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体系中是最引人入胜的构件,不仅形制丰富,工艺十分精湛,并且有着结构的装饰化的特征。纵观我国悠久历史,门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被人们当做了巢居出入的通道。有关于门的历史踪迹能够追溯到上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没有房屋可以居住,并且居无定所,筑木为巢。通过对墓葬壁画的研究,发现当时的门已有了基本的形式,也就是从“有巢氏”将门的概念定义,古人的住宅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门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开始发展稳固,并得到艺术化的深远发展,同时也使门文化在建筑体系中蕴含了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例如人们开始注重门的装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了,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变得规范化,同时也增添了除了门自身功能外的建筑文化气息。

总的来说,门既能作为一个独立建筑,又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可以独立存在或依存于建筑之上的双重特性。

2.门的文化含蕴

门作为建筑最重要的标志也被赋予了传统文化、社会等级、美学等方面的社会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建筑本身的等级,更象征了建筑所有者的地位。像是门框的大小、门钉的数量乃至门槛的高低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清楚的反映了古代中国的“门第”观念、社会秩序、礼制思想以及上下尊卑、内外宾主的界限。

2.1礼制体现

门的布局配置、规模、形制、装饰等都有着严格的礼制要求。“门堂之制”就是古代规定的建筑形制。它的含义是主殿前需设相对立的门,例如故宫的太和殿前设有太和门,天坛的祈年殿前设祈年门等。这种制度要求有堂必有门,堂才是真正的使用场所,而门只作为建筑物外在形式的一种,体现了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门堂”分立礼制精神。

2.2风水体现

除了礼制之外,风水对门的营造影响极为重要。门在风水中作为气口,是引导生气、辟邪去凶的关键。所以选定门的位置和朝向是至关重要的。一般通过风水算法算出吉凶方位,将门放置在合适的吉位。并且门上还会设符镇、贴门神,设立影壁等等。

2.3民俗体现

中国古代有许多与门有关的民俗,称为“门俗”,例如清明时节,柳叶在春回大地之时首先开始发芽,生出春天的第一抹绿意,于是人们将柳枝插在门头,来表达新春的到来的喜悦以及百姓开始劳作等美好寓意。到了秋天丰收的时节,人们会在门前悬挂稻穗来表示四季辛苦劳作的丰厚回报。过春节时,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挂灯笼,每家每户都红红火火的过新年。其他与门相关的民俗不胜枚举,这些都体现了门在古代民俗中的重要文化内涵。

3.门的审美意象体现

3.1门的形式

(1)细部构件方面

位于门框上的横木是门楣,它处于十分明显的位置,是民宅装饰兴起而发展处的产物,反映了那一时代民族、区域的文化。门楣上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是门匾,门匾是一种符号,弘扬礼教的同时也可书写理想、歌颂功德,也是文人与社会交流之载体,住宅门口常用姓氏来表达,起到弘扬祖风、光宗耀祖的作用。

门槛固定在地下用于挡住门扇底部,我们通常说的“高门槛”指的是门第高的人家,门槛的高度越高,越是象征了户主的身份地位。此外,用来承受门扇的重量并且要固定门轴、使门轴能够转动的石材构件叫做门墩,它的样式一般有方形的墩,还有圆形的鼓,圆形的鼓俗被称为“抱鼓石”。而在王府官员的住宅中,一般都是将一对狮子摆在大门前,又或者是雕两只小狮子在门枕上。“狮”与“事”、“世”谐音,所以门前的狮子也表示了“事事如意”、九世同堂,合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2)门的建筑造型方面

在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有四种不同性质的门。第一种是作为房间出入口的装置的构件门,板门、隔扇就属于构件门,它的装饰主要体现在门扇上,例如唐代多为造型质朴的方格,到来宋代开始由简化繁,开始有浮雕和透雕的装饰;第二种是依附于围墙和院墙之上的墙门,主要有低墙门、高墙门和洞门这三种形式;第三种是像屋宇形态的门,被称为屋宇门,分为塾门式、戟门式和山门式;第四种是自成体系的单体门,单体门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建筑。在古建筑中单体门主要有台门、牌楼门、阙门等,台门主要用于宫门城墙,是一种由台座、台墩的门,例如天安门城楼就是台门的造型。

3.2门的空间布局

(1)构图的对称美

中国古代建筑往往将门作为整个构图的中心,这个方法是按照传统美学法则对建筑立面进行对称构图的设计。我国历代城镇建设中,城镇规划中控制城镇布局的一个重要控制手段就是使门之间互为对景,形成轴线。例如北京故宫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建筑群,这些门在严整的轴线布局中对景,造成城市空间的层次序列,使得外部空间更有趣味,使整个城市更加威严、壮丽、雄伟。

(2)群体组合之美

门是整个空间序列的起点,在带领和引导整个空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代表空间景象层次的不同转折点,每道门都是前面一组建筑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院落建筑的开始,在这建筑组群每增加一道门、一进院落,就等于又增加了新的空间。所以说建筑群组中的门有着控制平面节奏和增加建筑空间纵深的韵律之美。

(2)空间创造之美

门在建筑组群的作用逐步发展中,它的空间和景观上的作用逐渐超越了其最基本的通行、防卫作用。首先人在空间的行进中,门会起到丰富空间层次以及引导的作用;其次,在城镇布局和建筑群组中,门通过精心的安排成为一个个美丽的景框,于是在空间处理和意境的创造中,对门采用了对景、借景、框景、漏景和纳景的设计处理,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空间景象,这些景象的成功案例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数不胜数,例如在北京天坛,透过祈年门看到祈年殿,青色琉璃屋檐、朱红格窗,金灿灿的彩画,这一切都在蓝天映衬下,美不胜收。

3.3门的附属装饰

“门面”的等级往往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符合。所以可以通过门的装饰表达主人自身的品质与美学修养,小装饰也可以传达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属于门本身的附属装饰有门簪、门钉、门环、铺首等,其他还有门墩、门画、门神、门联、门上装饰物等。门簪是将连楹和中槛联系在一起的物件,可以在门簪上做不同的样式,多以花卉图案为主。门上排列有序门钉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字纹,铺首威严奢华,看叶精雕细琢。门画是历史悠久的门扇装饰,画上的人物是可以镇邪驱鬼、守卫门院的门神,对联则反映了主人的志趣,民间在门上倒着贴“福”字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福到”的渴望。

在传统门的装饰上,这些看似是附加的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风俗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装饰在技法和构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对人们审美意趣的影响,

4.古代门文化审美意象的延续与拓展

门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其审美意象无时无刻不在建筑中体现着。我们对于门的审美设计理念、尺度需求也不断在更新,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取代了传统的材料,在空间方面,现代社会追求空间的共享和流通,建筑的入口空间不再封闭而神秘,同时也不需要再遵循古代的礼仪制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形式。

对于现代建筑的创作,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吸收古代门文化的审美认知,使它成为现代设计创作的一个构思源泉,用现代的手法来延续传统精神。例如北京西客站设计就是借鉴了古建筑中的“城门楼”的意向,做为西客站设计形象的基础,使整个建筑具有鲜明的标志意义,借用门楼的形象来标明地界的同时又满足了功能的体现。

结语

过去传统门文化所体现的礼仪制度、程式化的模型显示了时代和历史的痕迹,这些符号意义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继承它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的同时,现代建筑的门的形式在文化、审美上都有了新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对传统进行科学的分析,要学习古代建筑门文化审美意象在空间、环境、造型处理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并且加以现代化的设计深入,而不是做空洞的复制粘贴。

因此,继承文化和有机更新,才能焕发传统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爽.中国古建筑门之装饰内涵初探[J].山西建筑,2009,35(31):247-248.

[2]王柏生,汪建伟,裴超,邵浦建,王擎忠.古建筑门坊墙体纠偏技术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16(03):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