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估算教学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小学估算教学能力的培养

和晓敏

西宁市周家泉小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前的估算教学,大部分老师着重训练学生的估算方法,认为只要在学生做估算题的时候,能非常熟练地找到估算的结果,这便完成了估算教学的目标。忽视了估算方法的感悟与估算意识的培养,使估算被动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我觉得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学生因精算形成的习惯和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而造成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估算优势,可以消除其抵触心理;落实基础知识,清除学生在学估算时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实用价值,解除其畏难心理。

【关键词】优势;多方估算;基础知识;实用价值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倡导“有用数学”的教育大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

一、体验估算优势,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调整教学顺序

二年级上册的“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是在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此时,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都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精算比估算来得简便。教材如此的安排,我觉得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我觉得估算的内容应放在这一单元的开始,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二)创设估算情境

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时,有一位老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明明在自选商场里选了两件礼物:遥控汽车和布娃娃。问:妈妈带的100元够吗?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很自然,有学生就想到了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汽车的价格是5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60元,布娃娃的价格是36元,60+36=96(元),妈妈给的100元够了。教师即时表扬,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估算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浸润于其他教学内容

对于估算内容,我觉得不能仅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这些估算内容,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将估算浸润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等内容,拓展估算的空间。

二、灵活多变,掌握多种估算方法

关于估算问题,在教学这部分知识前,和同组的老师们探讨该如何处理找近似数的问题,大家商量的一致结果是:“四舍五入”,学生在掌握了“四舍五入”的方法后,对于一些纯粹的估算题掌握得很好,达到了老师所要的预期效果,但是随着教学深入,我发现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用这一种方法是不合适的。例如买物品估计带多少钱或者估计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估算结果。如:衬衫68元、短裤34元,妈妈带1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采用“四舍五入”法:68+34≈100答案是够了,只有几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让这几个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我估算完又准确计算了下,发现买这两样东西要花102元钱,所以我觉得不够;还有个学生说:买东西的时候钱多带一点钱,带少了人家就买不到,所以我就把68估算成70,34估算成40,加起来是110元,这样带100元就不够。通过这件事后,我及时调整了对估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

三、落实基础知识,清除心理障碍

只有掌握了估算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有章可循,得心应手地去进行估算,才能从根本上清除心理压力。

在低段教学中,我觉得应该落实以下几块基础知识:

1.掌握四则运算值的规律。

2.掌握必要的计量单位。

3.掌握常用的数据。

四、感受实用价值,解除畏难心理

(一)创设生活情景

学习“加减法估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东东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清蒸鲳鱼24.50元;青菜豆腐汤5.00元;金针菇炒肉12.40元;水煮河虾29.90元。大约需要多少钱?”情境中有4个数量,而且是用小数的形式表示的,这对于没有学过小数加减法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精算有一定的难度,那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用估算。

对于此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倍感亲切,清楚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这样就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来源于生活。

(二)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去春游,我组织学生去统计二年级有多少人去。学生通过统计说:“约有73人去。”我问:“叫你们去统计,为什么是近似值?”学生说:“有些同学还没想好,到时有可能去,所以只能说大约有73人去。”我说:“你们调查得非常仔细,一辆车可以坐30人,那需要几辆车呢?”“两辆车可以坐30+30=60人,还剩13人还有到时有同学临时加入,所以共需要3辆车。”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根据实际问题情况去选择估算策略:要往大估;还是往小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选择相应的策略,才能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小学阶段估算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切实感受到估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善珊.尴尬的估算教学[J].中小学数学,2008:1—2.

[2]林丽云,王正玉.估算起始课教学探微[J].中小学数学,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