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与20世纪末期中国留日学生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20世纪初期与20世纪末期中国留日学生的比较

胡芬

胡芬(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文中以20世纪初期、20世纪末期这两个时期的留日热潮为背景,从留学的社会原因,在日的留学活动和生活,以及回国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等对两个不同时期的留学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留日学生留日热潮留学活动

几千年前,日本在思想、文学、制度、衣食住上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曾在隋唐时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但是,到近代,日本逐渐强大起来,这种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1896年开始,中国派留学生到日本。中国留日学生盛行的时期分为二个。一个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1896-1937年)。还有一个是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之后,从80年代到现今。这两种留日热潮有本质的区别。下面就关于这两个时期的留学生为什么去日本留学,过着怎样的留学生活,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比较。

一、留学日本的原因

1、20世纪初期

社会背景:说到留学的原因,就必须从当时的中国、日本及世界的社会情况来谈,任何事情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深的关系。20世纪初期的中国是二千年以来封建社会的末期,比不上西洋先进的文明。以前,中国拥有古老的文化,优秀的哲学和文学,发明了印刷术,罗盘针,火药和造纸术。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洋进入近代,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比中国先进得多。但是中国人以自己为世界中心,认为中国是文化的本源,不愿认可西洋的近代化。中国朝廷也认为自己是“上国”“天朝”,有比世界任何国家都优秀的文化。与此相反,以前在经济、思想方面学习中国文明的日本开始学习西洋文明。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举国上下吸取西洋先进的近代观念和知识。比中国率先进入近代化。而且,成为亚洲先进国的日本以中国被列强欺辱为契机,在1894年发动中日战争,加入了瓜分中国的行列。

思想变化:西洋人到中国的时间比到日本早,中国吸取西洋文化也比日本方便,但为什么就比日本落后,受侵略呢?看到中国缔结一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现实,清朝政府的君臣感到迷茫,大受打击。他们虽然把西洋人蔑为“洋夷”,但也认识到西洋的武器确实比弓箭强。之后,提出“以强敌为师”的口号,迅速步入向西洋学习的道路。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西学的起源在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清朝政府的君臣认为:虽然中国向西洋学习,但要以中学为本、为道、为体,以西学为法、为用。

留学日本: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中国大败。败后的中国接受打击,认识到要成为强国必须有先进的知识。因此,在战后的第二年,清朝政府迅速派遣留学生去日本留学。但是,为什么会选择日本呢?因为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又使用相同的汉字,学习西洋的语言太费时间,而且当时的中国起步太晚,必须奋起直追,与其去西洋学习,还不如去已对西洋先进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日本学习来得有利、方便。另外,中日两国有许多相似的风俗习惯,利于留学生生活。两国距离近,对于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即使国内发生了事情也能立马飞回祖国。这样一考虑,一衣带水的日本是最理想的。

2、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后

社会背景:败战后的日本制定新宪法,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及美国的扶持为契机迅速发展。八十年代的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科学、技术、金融、经济等领域非常发达。日本侵略中国后,曾中断了一直以来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两国间的留学交流也基本停止。多亏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留学交流才渐渐恢复。但是,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人民热衷于运动。虽然邦交正常化了但还不重视留学交流。并且中国经过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国内经济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完全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但中国人民只想自力更生,凭自己的力量建设中国。

思想变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代。特别是在1978年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国策。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逐渐吸收了新观念,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支援,必须找出自己的不足,吸取他国的经验,所以在这种国际环境下留学盛行是理所当然的。

留学日本:经济方面落后的中国人看到近邻的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很是羡慕。日本除了经济,其他方面也相当发达。特别是电子、自动化、医学、生物技术等方面都拥有世界尖端的技术。这是刚步入经济建设的中国没法比的。因此,以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为契机,渐渐盛行留学日本。当然,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又使用相同汉字,两国距离近,在发达的日本便于靠打零工留学等等都是留学日本的重要原因。

二、留学生在日本的活动

1、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的留学史绝不单纯,不仅仅是专注“学事”的留学史。这和这时期的历史状况有关,国内外革命情况不同其活动形式和内容也不同。在学习上,清末的留学生被奉行“中体西用”论的清朝统治者派遣到日本留学,肩负着“治国、平天下”的重任,被要求学习西洋的法律和政治。清朝政府认为“体”是中华传统的儒教,“用”是实用西洋的技术等。所以20世纪初期的留学生大多只学习军事关系、政治关系、法政关系等学科。日方针对蜂拥而至的中国留日学生,采用了学年短的速成教育。很多留学生的留学时间很短。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前的留学状况也是如此。虽然后来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增多,但是这时期的八万多的留学生正式毕业的不到二万。在社会活动方面,受当时国内外革命的影响,留学生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清末的留学生带着“中体西用”论来到日本,但接受了当时日本近代的学问和思想后就放弃了“中体西用”论。并在留学生之间及国内宣传改造中国的思想。他们大量发行杂志和宣传革命的小册子,把这些作为思想启蒙和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来进行思想运动。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武力斗争。留学生看到国内政治腐败和新兴的日本,积极成立了颠覆清朝政府的组织。甚至于辛亥革命,与其说留学生在这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还不如说他们就是主体,引导了这场革命。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前,留学生在日的活动除了学习,就是反抗日本的侵略。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留学生的抗日活动也空前盛长,他们结成反日大同盟四处演说。在国内,留学生反抗想当皇帝的袁世凯和各地的军阀,参加五四运动,迎来中国革命的新时代。在文化上,中国留学生学史不仅是政治史也是文化史。这时期的留学生在文化上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为国内外的革命书写、翻译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出现了很多像鲁迅这样通过文艺创作在思想上支援革命和抗日的名人。

2、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后

在学习方面,这时期的留学生和20世纪初期的留学生不一样。他们是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而去留学,所以想在学校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而且这时期的自费学生多,在日本学习的范围也不受限制,包括科学、技术、金融、经济、电子、医学、农学等所有领域。在校学年也变长,不再只限于短期大学,并且很多留学生毕业于有名的大学。例如,创价大学的张风波在在学期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创价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人。京都大学的林行刚研究的成果在日本和美国发表,还被录入日本的教科书。在社会活动方面,留学生们创办汉语报纸,定期出版的报纸杂志有数十种,发行数量达到上万。还设立研究、科学、技术组织,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还在日本创办公司。总之他们努力通过这些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在文化上的活动也备受瞩目,留学生们吸收日本文化并结合中国的文化创造新的文学作品。汪芜生的美术作品黄山系列被日本认可,1988年6月在日本最高级的国际美术展览上,就独占了一个展览室。

三、回国后的活动与贡献

1、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的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参加国内的革命运动和抗日活动。很多人成为当时国内军政界的领导。他们举行革命活动反抗改革清朝政府,反抗俄罗斯、日本等帝国主义。留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鼓舞感动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革命高潮。尽管出现了像蒋介石这样的革命领导,但大多数人对中国的现代化、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等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留学生在科学上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帷幕。

2、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后

80年代至今,从日本回国后的留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各个领域贡献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也有人致力于教育,他们手执教鞭、管理学校、发展中国教育、进行中日文化交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日本的经济往来扩大了,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和中国公司合作的日本企业也逐渐增多了。很多留日学生在这些企业担任要职,做管理、贸易等工作,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

结语

中国最初派遣留日学生并不是为了学习日本,而是想通过日本迅速学习西洋的近代文化。留学生通过日本吸收近代文明,学习先进的知识,创造强大的国家。可见留学日本非常成功。他们对20世纪的中国的影响是不可取代的。以上是自己关于20世纪留日的一些总结和看法。由于笔者学力的有限,缺点与疏漏之处,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去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くろしお出版.1981.

[2]大里浩秋.孙石安.中国人日本留学研究の现阶段.御茶の水书房.2002.

[3]靳民全.关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文人赴日留学的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5]沈殿成.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辽宁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