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护理

/ 2

肝性脑病的护理

冀凤霞

冀凤霞(漠河县人民医院1653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26-02

【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sthy,HE)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是导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为35%)。肝性脑病常系癌组织严重损害肝实质或同时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实质广泛破坏所致。

(一)病因病理肝性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静脉之间有手术或自然形成的侧支。目前认为,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和机体内的有害代谢产物,不能被受损的肝脏解毒和清除,经侧支进入体循环,而后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的功能紊乱。有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

(二)临床表现肝性脑病往往继发于肝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发病急骤,迅速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主要表现为在肝癌常见症状基础上出现神志恍惚,定向力和计算力减退,嗜睡、昏迷及扑翼样震颤等,其中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的特征性表现。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肝性脑病常有明显黄疸、出血倾向和肝臭,易发感染、肝肾综合征、脑水肿。

护理肝性脑病患者有意识障碍,不能表达自我感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的安全措施,细致的基础护理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年龄、性格,神志、精神状况有无异常,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2)家族史家族中有无肝癌或其他肿瘤病人。

(3)既往史有无肝癌病史,有无类似症状发作。了解有无诱发因素,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使用镇静剂等;近期有无进食大量的动物蛋白。有无恶心、腹泻、低血糖;近期有无使用大量利尿剂和放腹腔积液等或进行外科手术。

2.身体状况

了解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1)局部症状腹痛、腹胀等情况,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部体征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无移动性浊音。皮肤和粘膜有无出血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等。

(2)全身表现有无黄疸、腹腔积液、出血倾向、肝臭等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情况。有无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如翼样震颤、肌张力及腱反射的改变、锥体束征是否阳性。

(3)辅助检查血氨、肝肾功能、腹部B超、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

3.心理状态

(1)认知情况病人对疾病、术前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配合、手术方式和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产生焦虑和恐惧的程度。

4.社会支持系统

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反应,对病人的关心支持情况。家庭对病人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认识和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诊断]

1.意识模糊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

2.体液过多与大量腹腔积液有关。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有移动性浊音。

3.潜在并发症有受伤、误吸的危险,与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有关。

4.护理者角色困难与病人意识障碍、护理者缺乏有关照顾知识及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控制蛋白摄入有关。主要表现为消瘦、低蛋白血症等。

6.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蛋白摄入不足有关。全身乏力,活动范围小,活动后易疲劳等。

7.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失调、抵抗力低下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8.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

[护理目标]

1.病人的意识逐渐恢复正常。

2.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水、酸碱、电解质维持平衡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

3.病人无受伤、误吸等危险发生。

4.病人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护理。

5.病人营养得到改善。

6.病人活动量逐渐增加,可在病区内走动。

7.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感染发生。

8.病人掌握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病人有无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哭泣、叫喊、当众便溺)以及扑翼样震颤。观察病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采用给病人刺激,定期唤醒等方法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定期复查血氨、肝肾功能、电解质。

2.加强临床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尽量安排专人护理,训练病人的定向力,利用电视、收音机、报纸等提供环境刺激。对烦躁病人注意保护,可加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发生坠床及撞伤等意外。病人清醒时向其讲解意识模糊的原因,安慰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切忌嘲笑病人的异常人格。

3.去除和避免诱因

(1)避免应用镇静剂、麻醉剂等,防止造成缺氧。

(2)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腔积液,及时处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防止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大量蛋白质丢失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加重肝脏损害。

(3)防止感染,以免加重症状。

(4)禁止大量补液,以免加重肝性脑病。

(5)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使含氨、胺类和其他有毒物质与结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促进毒物的吸收,可采用灌肠或导泻的方法清除肠内有毒物质。灌肠应使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忌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吸收。

(6)禁食或限食者,避免发生低血糖。

4.指导饮食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日内禁止蛋白质的摄入,每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可口服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病人以鼻饲25%葡萄糖液供给热量,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以后每3~5天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50g/d,以植物蛋白为好。

5.用药护理

(1)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病人尿少时少用钾剂,明显腹腔积液和水肿时慎用钠剂。

(2)精氨酸的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出现流涎、呕吐、面色潮红等反应。

(3)乳果糖在肠道内产气较多,可引起腹胀、腹绞痛、忍心、呕吐及电解质紊乱,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4)大量输注葡萄糖,应警惕低血钾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

6.昏迷病人的护理

(1)专人守护,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病人应作气管切开以排痰,保证氧气的供给。

(3)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对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的病人,可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眼部。保持床褥干燥、平整,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防止褥疮。

(4)详细观察并记录24小时尿量、颜色、气味。

(5)给病人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废用性肌肉萎缩。

7.评估照顾者存在的困难及应对能力,协助制定照顾计划,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提供各种社会支持。

[护理评价]

1.病人的意识是否恢复正常。

2.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水、酸碱、电解质维持平衡,腹腔积液是否减少或消失。

3.病人是否有受伤、误吸等危险发生。

4.病人是否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护理。

5.病人营养是否得到改善。

6.病人活动量是否增加,能否完成生活自理。

7.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8.病人是否掌握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

[出院指导]

1.向病人和家属介绍肝脏疾病和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防止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2.指导病人和家属认识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要求病人自觉避免诱发因素,如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各种感染,戒烟、戒酒等。

3.告诉病人家属肝性脑病发生的早期征象,以便病人发病时能及时得到诊治。

4.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定的剂量、用法服药,了解药物的功效及副作用,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刘华琳,杨秀清,赵小茜.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附3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