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王晓梅

(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100)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80件外来器械按照时间前后顺序分成对照组(40件)进行常规管理和实验组(40件)进行标准化操作流程管理,观察且比对两组于管理后发生不良事件率。结果:实验组灭菌97.50%等均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医师对器械整体状况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消毒供应室中对外来器械实施标准操作流程管理,可改善消毒质量及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325-02

各种内固定以及骨科置入物所需应用的关节镜及工具等,称为外来器械。结构复杂以及品种较多通常为置入性器械,其需流动于不同医院中,使得感染率增加[1,2]。因此,临床消毒供应室中需加强消毒过程中管理力度。为明确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本研究就本院选取80件外来器械予以消毒,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消毒供应科室工作人员包括灭菌员5名以及护士15名,年龄为22~46岁,平均(34.30±4.30)岁,文化程度为:中专至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10名;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10名,初级3名。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流程管理:一是,供应商将器械于手术24h前送至医院中,并详细和接受者予以交接;二是,手术医生经手术状况选取手术对应器械;三是,由本院工作者对外来器械状况详细记录;四是:手术后,由供应方专职人员对已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洗后并带回公司。实验组予标准化操作流程管理,方法为:一是,建立专业团队,成员包括:经验丰富护士1名、护士长1名、本科护士6名,其工作内容为:修订以及编写标准化操作流程。护士长任务为认真负责标准化操作流程指导、统筹以及审核;本科学历护士主要对文献予以浏览以及查找。二是:首先,团队成员经规范化标准对现存外来器械分配工作规程予以归纳以及整理,并且把标准操作流程首稿完成。然后,按照万方以及中国知网等知识数据率对标准化流程予以查阅,将高水平以及有利条件应用于整个操作流程中。三是,所有文件均需要一个规则的格式提示书,对主要项目高效书写,使得编写者能够实施监督工作以及时间测量。本文选取的规则操作格式书,包括正文与标题,正文有:(1)管理规程;(2)参考文献与定义;(3)主题部分。标题为:审核时间、文件编号、名称以及审核人员。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外来器械消毒质量,包括灭菌和清洗以及包装质量;对比两组医师对外来器械满意状况,评估项目包括:清洁度、器械种类、包装外观以及数量、性能应用度等,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以及基本满意(基本满意+满意)/总件数×100%等于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探究数据,皆由SPSS22.0统计软件解析,计量数据经由(x-±s)表达,组内之比经由t检验;计数单位经由[n(%)]表达,组内对比经表达;P<0.05为两组差异之比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器械消毒质量对比

实验组器械消毒质量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

2.2两组医师对器械整体状况满意度比对

供应室于标准化操作流程实施后,向60例手术医生予以器械满意度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满意35(58.33%)例、基本满意13(21.67%)例、不满意12(20.00%)例,实验组分别为48(80.00%)例、10(16.67%)例、2(3.33%)例,实验组医生总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80.0%0优(P<0.05)。

3.讨论

因外来器械需被多家医院应用,此类器械周转流通一般可受其他医疗单位制约,导致不能够及时送至所需要的单位,从而影响该医院正常手术时段[3,4]。因此,为避免送达时间延长以及消毒不合格率等状况发生,故临床消毒供应室需加强外来器械的管理。为此,本研究就本院的80件器械进行标准操作流程管理。

实验组器械消毒质量显著较对照组优;实验组医师对器械整体状况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表明将标准操作流程管理应用于外来器械中,可有效改善器械质量以及手术医生对整体器械状况满意度。分析因素为:一是,本研究发现,有效消毒、清洗灭菌器械,可以确保器械消毒质量。因此,于消毒中,应该严格依据标准予以操作,并且仔细检查及审核。二是,本研究分析到,若不能对送达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可影响器械的周转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医生手术时段以及护士工作。因此,本流程中规定供应方需于手术前一日将器械送至对应性医院。三是,以往,医院器械使用后,经供应方专职人员清点完毕后带走再予以清洗,使得清洗质量下降[5]。因此,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医院器械应用完毕后,需规范性消毒以及清洗再经供应商带走,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此外,临床上需加强对供应器械护士的消毒等专业知识予以集中培训,并经培训之后予以相应的考核,可有效提升供应室护士的综合知识,从而可于一定程度上提升器械消毒质量。受时间等因素制约,关于分析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感染率未探究,待临床进一步分析,并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将标准操作流程管理应用于外来器械中,不仅可有效改善包装、清洁以及消毒质量;并且可提升手术医生对器械整体状况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青毅,朱琳,林建玲.供应室服务模式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43-44.

[2]陈彩央,刘丽,舒君美.思维导图在供应室规范手术器械包装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62-1764.

[3]王静.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33(8):199-201.

[4]刁蓓蓓.供应室对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管理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91-192.

[5]黄倩,王小琼,林翠柳.品管圈对降低供应室器械湿包率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243-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