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

邓婷

邓婷(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义兴小学四川宜宾644600)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52-01

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多数采用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要求比较整齐划一,难以照顾到幼儿的个体需求与个别差异,而区域活动却可以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化的需要。而近年来,人们似乎更致力于开展主题活动,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渗透。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在区域的划分上似乎仍然按学科领域来进行。区域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操作方式、教师的指导等实际上具有分科活动的明显特征,各区域间缺乏相互的联系。这就有碍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通过大班的实践活动,我们充分认识、体验到区域活动能有效的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而主题活动又能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因此,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其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整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主题活动目标与区域活动目标的结合

在主题活动目标中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既兼顾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性、又考虑儿童发展全面性的课程构架,寻找相对符合儿童兴趣和可以容许不同儿童共同提高的目标,我们需要将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有效地整合到区域活动的目标中去,我们需要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掺入各个领域的内容,设立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目标的生成为区域活动目标的设立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来源于主题活动目标中的。

二、区域活动的材料设置要反映主题活动的大环境

幼儿教学区别于小学、初高中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活动的运用,它将孩子处于动态教学之中,区域活动形式更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将被动的教学变为了主动地接受。众所周知,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以背景材料的有效布置和开展为基调的活动,材料是构成幼儿学习环境的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主题内容来反映区域实际。例如,某幼儿教师在主题活动“冬天的童话”开展的时候,就利用区域空间设置了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材料、美术工具等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其中,更加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让幼儿在情趣化的环境中学会探索

《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饲养角也属于环境创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自然角里放有小鱼、小蝌蚪、小乌龟让幼儿饲养,结合主题,幼儿对小蝌蚪、小乌龟有更多的关注。通过让幼儿在饲养角饲养一些易于管理的小动物,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管理小动物,并在长期管理小动物的过程中,渐渐了解熟悉这些小动物。通过与小动物的接触中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快乐,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情感,同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积极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如动物是怎么长大的,怎样生小动物的,会不会生病等等,教师引导他们去探索、去观察,帮助他们找到答案,通过饲养活动的开展,增长科学知识。通过饲养活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在饲养劳动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他们在其间自行操作、摆弄、摸索、尝试,在不断的发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智慧宫。在那奇妙的思维、有趣的想象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天赋和潜能,感受到智慧的翅膀在翩翩飞舞。结合主题,我们开设了“春天的列车”、“插花”、“花儿朵朵”板块,有让幼儿寻找排序规律的;有让幼儿感受局部和整体关系的;有让幼儿进行组合练习的,有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设,有的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

春天是美好而多彩的,同样自由舒畅的美术和劳作活动把幼儿带人五彩缤纷的艺术殿堂,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印染的蝴蝶和图形拼贴的蝴蝶各展奇姿;不同底色的杨柳和吹画的桃花都那么妩媚;春姑娘的帽子则更夺人眼球。

让幼儿在情趣化的环境中学会探索,环境是潜在的老师,适宜的、情趣化的环境更容易吸引孩子去操作、去探索。在各个活动区,我都注意情趣化环境的创设。哪怕是小小的娃娃家,我也尽量布置的温馨,舒适,绿色点缀着小花的桌布;小茶几上的插花;篮子里的新鲜蔬菜,都透着春天的气息。

四、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在上一主题即将结束,新主题还没开始之前,教师有意识地在某个区域中投放下一主题的相关材料,以引起幼儿对新主题的探究兴趣,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如《祖国真大》主题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投放了下一主题《多彩的秋天》的相关材料,将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工区内,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发现大多是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形和辅助材料(剪刀等)进行创意,制作成螃蟹、鱼等画面,于是,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总而言之,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已经成为了广大百姓关注的焦点。我国颁布的幼儿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要因时、因地合理开展,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关注两者的主要内容,将它们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利用主题活动彰显区域活动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