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 2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邓秀英

邓秀英(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西梧州54300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275-02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险防护措施

供应室是供应医院有关科室无菌医疗器械,并将使用后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进行回收,根据需要进行再生处理与废弃处理的部门。与医院其他部门相比,以“无菌供应”与“污染回收”为绝对条件。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的特殊性,供应室护士经常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环境中,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对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对策,以期维护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供应室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因素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护士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所污染的布巾、医疗器械、容器等。其次,在回收、清洗、包装器械过程,与锐利器械接触时如防护不当,极易造成刺伤。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1]。锐器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严重而持久。

1.2化学性因素供应室在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需使用多种化学性液体、气体,常见消毒剂有环氧乙烷、含氧消毒剂和臭氧等挥发性化学制剂。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刺激性,溅到皮肤上会损伤皮肤,高浓度含氯消毒液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会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紫外线消毒后供应室内高浓度臭氧也可引起人体中毒反应[2]。还有,除锈剂、酶洗涤剂也含有强大的刺激性气味。

1.3物理性因素

1.3.1高湿、高温环境污染回收的物品、器械,都要在供应室进行清洗,所以供应室洗涤区室间相对湿度常达到80%。高压蒸汽灭菌方法是常用手术器械、物品首选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达134℃,为了预防“蒸汽灭菌灭菌后湿包”需在灭菌器内温度下降至80℃左右开柜取物,致使室温升高。另外,烘干机在供应室的使用频率也很高,烘干机在温度达90℃以上,这是提高供应室室温的另一渠道。

1.3.2粉尘、气雾回收各种污染物品、包布、巾类都可造成粉尘飞扬;器械冲洗时形成气雾胶颗粒,可使病原菌散播在空气中,处置不当,可引起多种感染。

1.3.3噪音主要源自高压蒸汽灭菌器、烘干机、超声机、全自动清洗机、高压气枪等仪器发出的声音。人们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长时间暴露于9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噪音也可引起医务人员的心理疲劳。

2防护对策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执行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供应室护士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报告制度等,并建立供应室某些部门如(高压容器从业人员)的卫生保障制度,定期给这些护士进行健康检查。

2.2加强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定期对供应室护士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考核,达到人人掌握,人人执行的要求。加强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教育,提高供应室护士自身防护意识。工作中要求实施标准预防原则,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回收、分类、初洗器械时要戴8~12层纱布口罩、戴手套、穿防水衣。如不慎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擦伤,立即采取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措施:清创、消毒,同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和保健科,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3积极改善和优化工作环境管理者应通过改善供应室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最低限度地减少各种职业危害对护士的侵袭。保持供应室内环境清洁、安静,定时通风、抽湿,排除混浊、潮湿气体,保持空气清新、宜人。供应室技师应做好供应室仪器、设备、平车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供应室器具性能良好;并定期检修,出现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减少机械噪音。实行工作人员定期换岗,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安装隔音棉或消音器以减轻噪音。

2.4加强学习,提高供应室护士自身素质

2.4.1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重视手卫生,操作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2.4.2认真学习各种仪器的操作规程供应室各类仪器的使用,属于专项技术,有其特殊性,操作者只有了解其基本结构和性能,才能掌握其操作方法。所以供应室护士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仪器的用途、操作规程,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防止因不熟练操作规程而发生意外。

2.4.3熟练掌握常用化学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3小结

供应室护士因其所处的场所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经常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环境中。因此必须从管理层面和个人角度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善和优化工作环境,加强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最低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供应室护士的困扰,维护供应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1(20):11.

[2]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