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手术中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计划生育手术中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刘月香

刘月香(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5174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235-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中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我站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11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感和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计划生育手术中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计划生育心理护理效果

计划生育手术包括人工终止妊娠术、输卵管结扎术、安放与摘取宫内节育器等。手术操作虽然简单安全,但手术信息对患者来说就是一种刺激,可使患者在术前出现恐惧、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在术中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在术后出现感染、内分泌失调以及情绪反常等情况[1]。为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保证计划生育手术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我站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55例女性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我站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11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人工终止妊娠术后清宫术35例,人工流产术7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年龄20-40岁,平均(27.64±3.28)岁。对照组55例,年龄22-39岁,平均(26.83±4.1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1)术前医护人员应态度良好、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满足其合理要求,留意情绪变化并记录,尽量消除和缓解术前出现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术后询问患者是否感觉不适,时刻关心患者的病情。(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说明其重要性,使患者了解到优生优育的好处。向患者灌输男女平等的理念,使其摒弃重男轻女的旧思想,传播进步、文明、科学的婚育观念。(3)赢得患者的信任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应合理运用广泛的护理知识,以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体贴安慰的话语赢得患者的信任。在进行手术准备工作中,应动作轻柔,减少暴露,保护患者隐私部位。术中则可手握患者双手给予心理和精神支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4)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不同情绪对健康恢复的影响,乐观的心情有助于各生理系统状态良好,促进健康的恢复;悲观消极的情绪则会使各生理系统状态欠佳,致使免疫力低下,阻碍健康的恢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的疼痛感、紧张焦虑程度、不良反应和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其间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感和焦虑程度比较观察组的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6.5511,P<0.01);观察组的焦虑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6.7076,P<0.01)。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术后疼痛感和焦虑程度比较(x-±s)

组别例数疼痛感焦虑程度

观察组551.98±0.3140.79±7.84

对照组552.47±0.4650.26±6.94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满意度比较经过手术和护理,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感染、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共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7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4.8530,P<0.05);观察组54例对手术和护理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45例感到满意,满意度为81.82%,两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x2=8.1818,P<0.01)。

3.讨论

计划生育手术的对象一般为健康的女性,她们大部分不愿进行手术而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她们缺乏相关医学常识,担心术后丧失女性生理特征,出现后遗症,影响日后生活,因此极易出现焦虑、恐惧及忧郁情绪[2]。此时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日后工作积累经验和打下坚实的基础[3]。另一方面,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4]。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中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感和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积极配合计划生育手术,有利于调整其心理状态和恢复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瑜玲,王健.心理干预对计划生育患者的心理影响[J].中外医疗,2012,12(4):12-14.

[2]李兴秀.计划生育手术受术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6):390.

[3]俞立英.计划生育手术妇女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2):177-178.

[4]夏淑英.浅谈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重要作用[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