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石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胡彩玲

胡彩玲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委党校652200

近几年,石林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作为石林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2016年,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2017年,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在,石林县已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全县除大可乡创建为省级生态乡外,其余所有镇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面对当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石林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石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具有良好的基础

石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云南省的一个旅游强县。石林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工作,2004年提出“生态美县”目标,将生态美县与粮烟稳县、旅游立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一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2006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生态建设。2007年,按照昆明市“四创两争”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成立了“五创”工作总指挥部,下设国家生态县创建分指挥部,负责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2008年,颁布实施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创建工作步入提升阶段。2010年,随着工作推进的需要,及时调整充实了生态县创建工作指挥部,由县长任指挥长,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根据国家生态县创建要求,及时启动了生态村建设,2012年全县涉农行政村100%创建为市级以上生态村。通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5%,水土流失区治理面积达78%以上;县城绿地面积达636公顷,城镇人均公共绿地19.9平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Ⅱ级标准,巴江流域水质达Ⅲ类标准。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除大可乡创建为省级生态乡外,其余所有乡镇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

二、石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石林社会各界都很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但石林县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生态美县、旅游强县”的定位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县城人口增加给城市社会管理带来压力。石林县城已开发和计划开发的房地产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00多万平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石林县的人口一定会增加。由于人口的增加,会促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就会给石林县带来严峻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汚染物排放增加,对石林环境安全与健康提出挑战。

(二)城区交通规划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要求。近两年来,石林县城街道上的汽车明显增加,特别是近两年,县城中心地带几乎天天出现汽车拥堵现象。到了县城赶集时,或是学生开学或放假时,整个城区的主要道路几乎都成了停车场,这种现象与生态文明示范县的要求是矛盾的。同时这些大量增加的汽车的尾气污染也会给石林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石林县是个农业大县,县城面积和县城人口都占少数,大部分地区和人口还在农村,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存在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的节奏,在利益的驱动下,从事农业生产者常用一些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农村各种污染较为突出。还有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村容村貌不整洁,街道“脏、乱、差”现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都都达不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要求。

三、石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几点工作建议

(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谋发展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石林人必须抛弃人类在宇宙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思想。一是把人与自然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传统观念更新为和谐共处观念;二是把资源的一次利用的观念更新为多次循环使用的观念。当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需生态转型,即从物理空间需求转向人们的生活质量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转向生态服务需求;从注重形象的城市美化转向注重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要从以物和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

(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旅游是石林的支柱产业,在石林的产业开发的过程中,要采取“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在旅游开发中,严禁危害风景资源的建设项目上马,严禁在核心区的人为活动,严格保护特定的保护对象和森林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态旅游,使人们在领略锦绣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中更贴近自然和乡村,形成由观光型、品尝型、休闲型、体验型、综合型等形式组成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旅游景区开发要体现生态文明。在生态旅游景区,应设法使游客的食住行以及购物服务产业生态化。

(三)提高全县民众生态环境意识

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全县人民都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提高石林人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第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二将饮食文化转变为生态饮食文化,提倡绿色饮食行为;第三,提倡绿色消费行为,反对铺张浪费,使用在使用中或使用后对生态环境无危害的消费品。

(四)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石林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过程中,针对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专家提出的工作建议,经过研究,先后出台了《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等文件。制定了开展《城乡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颁布了《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这些方案、细则、条例制定后,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就一定要落实。通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规定从而推进石林生态建设再上台阶。

总之,石林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石林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规划、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谋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高全县民众生态环境意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努力推进石林生态文明建设再上台阶,让石林早日成为一个符合要求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参考资料:

1、石林彝族自治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石林彝族自治县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