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农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刘艳鲜

刘艳鲜(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卫生院河南平顶山46746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97-01

【摘要】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也相应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日趋成熟,也使得农村的年轻劳动力相应向城市转移,留守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当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凑使隔代抚养已成为农村相当普遍的情况。因此,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已成为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在对农村老年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病人的心里负担成为了他们恢复健康的主要障碍,我院护理人员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及总结,积累了比较实用的对农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希望可以与其它主要从事村镇人口医疗的机构进行交流。

【关键词】农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护理措施

1老年病人的心理障碍

1.1孤独感

在年轻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今天,农村老年人长年没有儿女陪伴,缺乏生活上的照顾和感情上的交流,特别是生病时,强烈的无助感常常使农村老年病人情绪极其低落,治疗态度不积极,对疾病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2家庭负担

如今农村老年人大都肩负隔代抚养的任务,儿童的吃穿住行都需要他们打理,一旦生病,治疗过程中家务劳动以及对儿童的照顾就不得不暂时停止,或是一边治疗一边照顾家庭。所以农村老年病人常常是将病痛一拖再拖,常常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即使是勉强接受治疗,沉重的家庭负担也使得他们不能专心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3对疾病的恐惧感

随着近年来癌症患者的越来越多,农村老年病人常常是一点小病就担惊受怕,生怕是得了什么“不好的病”,对医生的诊断也是将信将疑,整日食不知味,如履薄冰,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得疾病的恢复期延长。

1.4易产生暴躁情绪

农村老年人平日里忙于照顾家庭,一旦生病,身边又缺乏人照顾,生活中的不如意便会被肆意扩大,情绪容易暴躁失控,不积极配合治疗。

1.5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乡镇医院数量少,面对的人口多,医疗条件不够先进等现状决定了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做到一对一的治疗照顾,这使得有些农村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态度产生怀疑,常常认为医护人员对他们存在歧视,治疗不够尽心尽力,甚至对医护人员出言不逊,这也使得正常的治疗难以进行。

根据以上老年人心理特点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2护理措施

2.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若无家属陪同,要及时向病人询问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必要的时候联系家人,给病人带来亲人的问候。同时通过缓和的方式向病人了解过往病史及平时生活习惯,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使病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2.2尊重、体贴农村老年病人

农村老年病人常常会有“老了,不中用了”这种自卑心理,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也相对比较敏感,因此要特别尊重他们,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详细的解答,并主动给他们介绍治疗流程,消除他们“一头雾水,任人摆布”的感觉;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安排病人进行治疗,减少他们等待的时间,要主动给他们介绍医院卫生间、茶水间等常用设施的位置,消除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产生犹如“串门儿”的亲切感。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消除农村老年病人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重要保证;首先,医护人员要注意自身仪表,医护人员洁白的工作服,护士帽,平底鞋,端庄大方的举止,善解人意的小玩笑,这些都会给农村老年病人以“正规”而且“亲切”的感觉,从而放松心情,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其次,医护人员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多替他们考虑问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关系他们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他们以亲人般的温暖;再者,过硬的技术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根本保证,医护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让农村老年病人能拥有去“大医院”般的安全感。

2.4做好病人的用药安全工作

农村老年病人因为时代原因,大都识字较少或不识字,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用药期间要耐心讲解每种药的用量及次数,饭前还是饭后等注意事项,尤其是有些神智不清或是健忘的病人,护理人员要按时送药,保证他们不会用错。针剂类药物要再三确认,避免出错。

2.5注重出院后身体保健知识

农村老年病人因沉重的家庭负担而常常不注意自己身体的保养,医护人员要在病人出院之前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身体保健常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保健是疾病不再复发,拥有一个强健体格的重要保证。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