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探讨

王其

拱墅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摘要】如今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人地矛盾日益加剧。针对土地布局与结构设置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开发空间不足、后备资源少、耕地数量逐年变少等问题,应高度重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计划以及规划的调控作用,促使闲置土地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不断健全建设用地储备制度,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多方面地将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贯彻落实至实际工作中去,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确保耕地不少于18亿亩。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土地面积多达960万平方公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多,人均耕地仅仅有1.39亩,只是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人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势必会扩大对耕地的需求,激化人增地减的冲突。

1.土地布局及其利用结构不合理,产出效率不高

建设用地规模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亟待提升。目前,大量城市在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只知道一味地上项目、批地,造成结构的平衡性缺失,同时也无法双向调控用地定额与投资强度。一些城市甚至只顾对外扩张,致力于大广场、宽马路的建设,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在农村区域普遍存在空心村、空闲住宅以及闲散地,土地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2.土地利用率低,且比较粗放

城镇规划区域中有许多批而未供、闲置的土地,城市闲置占比为5%,城市容积率不高,低效用地的占比为40%,存在十分严重的粗放浪费问题。

3.耕地数量还在逐渐减少,建设可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统计,1996―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净减耕地1.25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30万亩。主要是建设用地增长过快,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全国耕地是18.26亿亩,还剩2600万亩,每年只能占用200万亩,仅占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1/6,这将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4.后备资源不多,土地开发空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测算可知,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值大概是1亿亩,土地复垦潜力不足1400万亩,土地整理潜力最大值大概是8000万亩,后备资源总潜力大概是2亿亩。其中,部分后备土地几乎不能转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

5.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严重

部分地区只知道盲目地追求GDP最大化,不结合实际情况一味地进行招商引资,为让项目在最短时间内拍板,通过违规违法的方式达成目的。这些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超出开发区范围;其二,“以租代征”,利用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其三,未依法获取到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就擅自供地、征地、开展施工建设工作。

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有效措施

1.要充分利用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

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都是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和统筹协调作用,做到多规合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所确定的各类建设用地规模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作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实施规划的重要工具,在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的特殊时期,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使每个建设项目都做到合理的用地规模,合理的用地布局,合理的土地用途,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大力提倡集约用地水平。

规划的影响是长远的,而且很难改变,要想使土地能够适度利用,使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收益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将节约集约原则贯穿到规划当中,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土地的浪费。

2.大力发挥闲置土地的效用,提升现有土地利用率

用地要做到节约集约,眼光不能盲目向外看,不能提到搞建设就去占新土地资源,反之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展开建设用地工作,评估现存用地的投入产出比与开发利用率,针对低效、废弃、闲置、空闲的土地要合理利用,甚至可以作为开发重点,将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首先要搞清楚底数进行全面清查,挖掘出闲置土地。紧接着以处置闲置土地为工作重心,认真梳理闲置时间偏长的且给城市带来较大影响的闲置土地,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处置方案,从而推动闲置土地的处置进程。若闲置土地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则应严守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历史因素大力进行处理,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制定出对实际状况适用的处置方案。通过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实践的分析可知,收回闲置土地是这一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但收回并非目的,只是一种推动建设进程、敦促开工的方式。唯有充分运用闲置土地,才可将土地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在处置以往存在的闲置土地的同时,要强化用地管理工作,加大力度实施批后监管,有效避免新增闲置土地。此外,要对用地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与完善,做好建设用地预审、报批、批后跟踪管理工作,实时知悉土地开发利用与供应情况,并定期实施剖析与评价。当然也要实施跟踪监管项目单位建设进度与建设用地,严格禁止新开工项目出现闲置的情况。

3.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我国的土地市场正处在由政府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中,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解决我国土地市场早期出现的总量失控,资产流失,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

政府经过土地储备的方式拥有了统一收购土地的权利,渐渐对一级市场的垄断加大力度,保障其合法性,降低越权匹敌、多地供地和违法用地情况发生率,合理调节土地供应市场,为公正、公平、公开、高效土地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存量土地资产也变得灵活,土地供应可以从“增量为主”转化为“存量为主”。土地储备的建立,对招牌挂出让等方式而言是有必要存在的。想要采取招拍挂出让方式的前提是政府有土地可以支配,出让方式要统一。这些年因为不符合条件,使得招拍挂出让方式受限。而土地储备制度无疑雪中送炭,自此我国各级管地、供地的方式变动巨大,原先的主要方式是协议出让与多部分分散供应“生地”,需要转换为招拍挂出让与集中统一供应“净地”。如此一来,政府不但对土地市场进行了垄断,手上还握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再依据市场及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定量的提供土地资源,调节控制市场的力度也不断增强。

三、结束语

针对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需要大力宣传,增强所有人用地需节约集约的意识,明确此举措不是个人行为,而需全人类共同努力,以达到节约集约能变成全人类尤其是政府自觉行为的目的。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资源合理保护利用,我们需开拓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高效率、少占地的土地改革新道路。这对我国民族的生死存亡与长远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曹凤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浅析[J].科技风.2015(07)

[2]杜娟.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03)

[3]杜明军.中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反思[J].生态经济.2012(10)

[4]强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体系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