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管理体制规范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6-16
/ 2

我国公路管理体制规范措施探析

刘沭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交通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高速公路整体效益的发挥。高速公路具有无可比拟的“快速、安全、便捷”的优越性,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认清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状况,为了适应投、融资机制的变化,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提出要进行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公路管理体制现存的弊端作了阐述,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公路管理体制;弊端;改革途经

目前,很多地方的公路系统广泛开展转换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承包、招投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下岗分流等,其用心良苦,新招迭出,但收效却并不显著,究其根源,是公路体制不顺造成的。

1现行公路体制改革存在的弊端

当前很多地方的公路体制下放到了县乡一级,即把原由养路总段(分局)管理的各养路段下放到县市区,公路系统对下放的站段的管理由直接领导变为业务指导,加上路政管理队伍分离,体制不顺造成管理混乱的问题暴露出来。

1.1公路路况严重下降,体制下放后,好路率、综合值年年喊稳中有升,而实际上却是在玩数字游戏,走路的人最清楚不过,路况是逐年下降,到处都有烂路。

1.2人才严重流失,由于人事权下放到地方,不少公路上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量外流,造成不少养路段技术人员青黄不接。

1.3进人失控,队伍空前膨胀。养路段毕竟是事业单位,在产业调整的今天,这种旱涝保收的工作真是难得,于是在地方领导的压力下,公路段进人失控,人头经费急剧上升,人吃路的问题愈演愈烈。

1.4基础管理水平滑坡。体制下放前,公路系统基础管理水平较高,道班管理都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很多都实现了“三园三化”。而下放后,基础管理严重滑坡,管理的松懈,造成养护质量的下降。

1.5养护经费缺口越来越大。体制下放后,由于地方为了政绩,重建轻养的现象突出,养路费被大量挤占,有的站段连正常的工资和奖金都难以兑现,购买养路材料的经费奇缺。

1.6管养脱节。很多地方把原公路局和段内的路政管理队伍分离出来,归于交通局领导,造成了新的多头管理、养管脱节,使路产路权难以得到保护。

1.7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缺乏活力。

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长期依靠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1.8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关系不顺。

当前,就全国来讲,公路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省(区)在公路管理局以外,又平行设置了高速公路管理局或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政管理局、征费稽查局,有的还成立收费公路管理局等,致使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出现了几个公路管理机构,形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不仅相互间的关系难以协调,而且造成工作上相互扯皮、推诿,政令不能通达。

2公路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根据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状况,为了适应投、融资机制的变化,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提出要进行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高速公路整体效益的发挥。高速公路具有无可比拟的“快速、安全、便捷”的优越性,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厂、工作量大、需考虑的因素多,特别是下岗人员的分流和安置涉及到稳定的问题。为此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合理设置机构,科学划分职能。

总结多年来我国公路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公路法》的规定,特别是要结合“费改税”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应当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政府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减少干预、加强调控、多予支持”的总体要求,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从“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工作内容入手,合理设置公路管理机构,科学划分职能,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

(2)剥离生产与管理,实现政企分开。

目前,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单位。尽管近几年来各地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与整个国家的改革步伐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跟上国家整体改革的步伐,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事企分开,转变机制,生产与管理剥离,建立效率高、机制灵的新型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3)规范机构理顺关系。

要理顺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对各级政府在公路管理上的职责和事权进行合理划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资金渠道来看,应该逐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公路管理中的职权。我们认为国省干线公路应由省级政府负责,具体工作由省级交通主管主管部门和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县道、乡道的养护管理及其机构的设置,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4)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体制。

为适应高速公路的发展,管理好高速公路,使其快速、高效、畅通、安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总结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根据《公路法》的规定,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特许公司进行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养护生产工作走社会化、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我国的公路管理工作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随着大规模公路建设高潮的逐渐消退,公路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管理工作,特别是国家税费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各级公路主管部门应切实把改革公路管理体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研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努力构筑一个高效、科学、合理的公路管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抓好试点,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