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谭晓曦

身份证号码:42108319900615XXXX;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推进,各个行业都具有长远的眼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在某些方面和企业的利益紧密关联,因此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失的危害以及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途径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流失

引言:“人力资源管理从根本上使用了管理学、心理学上的部分方式,对企业人员展开适当的编排,使职工的发展空间更大,进而达成高效的调和管理。”但是人不是单调的机器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所以应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展开调和。所以如何妥善地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失的危害

1.1经营人力资源的增加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太强,队伍不和谐的情况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严重的情况下能让企业的发展管理和日常生产工作瘫痪,使企业走向末路。如果重新开始招聘员工、挑选员工、培训员工、在时间和工作成本上面都会有不必要的支出,而且工作的交接,工作团队的融入和客户的相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问题。

1.2加大企业的经营难度与风险

人力资源的流失也会对让企业的客户对企业产生不必要的质疑,会使客户感觉到企业的发展不好,企业的制度十分混乱,无法产生长久的合作,如果重要的大客户一旦流失,对企业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1.3企业的战略实行受到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缺失使已经制定好的战略企业无法实施,员工的具有的企业归属感不可否认的给整个企业带来生机,促进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缺失会给企业致命的打击,如果企业没有实现制定的目标,就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失或无法产生效益生存下去。

1.4企业人力资源会加入竞争对手的行列

如果员工选择跳槽,就会又跟大可能就会变成企业的竞争对手,而且会带走很多重要的客户资料,或者企业的重点客户,在这一方面对企业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缺失是企业的灭顶之灾。

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途径

2.1为员工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为员工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最近几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经常出现的人才培育模式,是指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联结,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原因展开分析、归纳和测评,确定员工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选取达成这一事业的岗位,规划对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规划,对每一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地安排,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质,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核心竞争力,达成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提升,共同发展。

2.2根据技术评定统一薪酬标准

员工都希望能为企业做出自己最大努力,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领导的表扬和认同,可以有事业上的成就感,所以企业应该做出公平公正的薪资管理制度。

第一,展开岗位分析和职务评估。为了确保企业薪酬配置的公正,每个岗位的薪酬首先需要展开岗位分析,依据各个岗位的职务评估来确立,然后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作出对应的调适。依据企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调适组织架构的基本上,确立作业岗位,并且对岗位展开作业解析,对岗位的作业内容、作业职能、作业量、职权关系、审核需要展开清楚的叙述,为岗位职员的分配和绩效考评给予根据。

2.3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任务中的要点。虽然人力资源办公室平常负责招聘、员工升职、业绩考评、培训等等,但不没有直观地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是人力资源的内部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招聘需求的人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准,从而间接为企业创造了利益。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是透过选人、育人、留人的方式,展现自身的价值。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并且具有拓展性。然而各项核心技能的介质是人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渠道。企业只有遵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尊重员工多元化的需要,建成重视业绩、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用人、育人、留人的目的,为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基优良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石。

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指向,构建协调地人际关系,进而使员工形成更大的企业凝聚力。所以,企业注重员工的发展,更需要注重为员工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提高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顺利开展给予各种保障措施,比如为培训课程提升资金的投入,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分的创新等。

2.4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灵活性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参与管理,这两个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有重要的影响效果。企业不仅要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别,更要了解员工因为文化背景的不一致而出现的行为方式以及思考模式方面的差别。企业要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应该找出不同文化的共通点,建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系统,构件各个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宽约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构成优良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实施评价体系是建立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通过民主化、体系化、科学化为管理目的,使用长、中、端互相连接的工作评价体系,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员工的业绩,进而建成以业绩为指引、以员工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中,革新管理模式,强化运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企业文化的活力,以此来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

3.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使用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超前的管理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员工积极性提升,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使用范围仍存在很大局限性,据调查在美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企业仅为规模型、实力型企业,其数量也仅为100多家,总体比例还占不到1%,而其余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而在对应性机构设置和技术人员采用上,也不乐观。具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管理方式,被很少的企业所重视,这就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的贡献减少;而在与人事管理对比中,经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好,但是却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和其本身的缺陷,这也就造成了理论实施的科学性降低。

3.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效果发挥条件及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适用性

其一,宏观上看,要求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只有在劳动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市场资源压力,使得雇主和企业认识到劳动者的尊贵;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行环境是其实施的外界保障。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过剩,并不能形成有效地市场压力,造成管理者并不能从员工角度思考问题;我国的劳动立法虽有提升,但是仍没有完善的体系,同时,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这就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实的难度。其二,微观上来看,管理者必须重视人力资源,以强有力的投资保证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要求其自身具备高业务水平和高素质,以便于展开强有力的管理;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素质,如专业水平、沟通技能、团队精神、管理知识等。而从我国现状来看,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职员的素质、能力水平都达不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独立运用的要求,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仍占据管理显著地位,这就直接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行。

当然,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新技术产业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科研教育关注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与人才培养等,而我们也相信,在进行长时间探索与实践中,必定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一种人本性的管理模式,以其独特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人本力量的发挥与企业效益的实现,是工作生活管理的重大改革,其具有跨时代性的作用,虽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仍处于探索期,但是其带来的效益是被社会认同的,同时,我们相信在以后发展完善中,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管理者工作是传统管理模式中雇员的认识,而在传统管理认为人并不需要工作,所以,在管理中,必须进行强制性管理,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满足自身要求,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自身发展成为员工对工作的认识,而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雇主还是企业都会通过相应的方式来满足员工的要求、提升员工的能力与素质。

当然,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质疑,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模糊,通过“关怀”还是“控制”来实现管理并不明确,人力资源的地位性并不明确,机构独立性以及与其他机构和部门的关系界定不清,管理性质是“职能式”还是“直线式”不明确,雇主与雇员的假设存在问题等,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作用性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愈发地重视起来,并且将其当做企业最为主要的管理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还需要通过为员工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设定统一薪酬标准、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和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等措施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我国企业能够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鑫.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J].现代经济信息,2013.04.

[2]肖鸣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05.

[3]韩玲,孟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适用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