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的保证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完善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的保证体系

周娟

周娟

国网福建政和县供电有限公司,福建政和353600

[摘要]电网线损是供电企业衡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内容。供电企业应当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节能降耗。文章从组织保证、技术支持和制度保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电网电能损耗简称线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中药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反映了一个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受到了各级电力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网线损保证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与电力市场的深化,为减少电网的运行成本,对电网节能降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长期以来线损管理工作一直都是供电部门管理中的重点。降低线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涉及电力技术的内容,还和管理层与规划设计等方面相关。下面就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制度体系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建立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运行流畅的组织管理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实现线损管理专业化

线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为分工合作、职责分明、运转高效的线损管理体系做组织保证。在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监督完善原则的基础上,成立公司线损领导小组及管理网,确定企划部为公司线损管理部门,设一名线损负责人,其他有关部门和供电所各设一名兼职管理员。建立“一级管理一级”、“一级控制一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负责一级”的全过程管理控制与监督保证体系。强化线损管理的专业化,确保线损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对线损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降损节能措施并组织落实,使线损管理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完善线损指标管理体系

线损指标的核定是线损管理的前提。进一步完善了由线损率和线损管理小指标组成的线损管理指标体系。每年根据市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结合上年完成情况和近期线损理论计算值,按线损管理职责范围进行指标分解,实行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控制。为强化指标管理,利用供电公司同业对标信息管理系统,在各供电公司之间开展线损指标的对标活动,并在月度经营分析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介绍,加强学习和交流,查找线损管理工作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3,推行双指标管理,规范考核激励制度

对35kV以上网损、10kV线损、0.4kV低压线损实行考核指标和激励指标的双指标管理,并将双指标标准推行到功率因数指标管理中。激励指标是在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各电压等级线损的波动特点,适当下浮后留出一定的激励空间。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管理成本和劳动量,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基于不同幅度的奖罚,使线损考核激励科学化、规范化。

4,重视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线损管理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最终是靠人来实现的。公司应把职工培训作为一项根本性的工作来抓,采取外出学习、知识讲座、与高等学校联合开办大专班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线损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规划,加大投资,完善技术体系建设

1,科学规划,构建合理网架结构

在科学分析现状和电力负荷预测基础上,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要求以节能降损为目标,统筹规划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组织相关技术部门,反复论证建设改造方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所属35kV及以上变电站全部满足N-1准则要求;主变有载调压到100%;10kV以上线路全部符合经济供电半径要求,为降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根据无功优化计算结果,科学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变电站按主变容量的10%~15%补偿,10kV线路安装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100kVA以上的配变全部实现就地补偿,最大限度降低线损,得了最佳经济效益。

3,推广新技术、应用新设备,为降损节能提供坚强保障

将全区低压用户表约10万用户和所有变电站及配电台区的关口表更换为电子式电能表,提高计量精度,结合两期网改,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应用远抄、大客户在线监测和新MIS系统,提高电量数据采集和传递的准确性、同步性,定时进行电量平衡分析,及时发现并排出计量故障点,减少线损的波动和差错。

4,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减少网络损耗

制定电网经济运行方案,绘制35kV以上主变经济运行曲线,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电网进行监控,根据负荷及无功情况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档位和电容器的投退组数,保证电网的经济运行。

5,加强配变低压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工作将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

整改工作作为降低农村低压电网损耗的重要手段,在全区供电公司进行低压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工作。具体方法是:以抄表卡片上户月均用电量为依据,并充分考虑近期可能的发展变化,按用户分类,统计线路单相负荷分配情况,制定调整方案,使中性电流的流动路径最短。调整时以接点平衡为基础实现就地平衡或就近平衡。在日常管理中根据用户增加和负荷变动情况及时作调整,将三相不平衡率控制在15%以内。

6,开展降损的理论学习和探索

开展降损技术理论探索研究,发现线损在电网中的分布规律,提出高低压线损理论计算模型及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法则;进行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理论研究,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降损理论体系,为进行线损规范管理和技术降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建立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1,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管理

完善线损管理的制度,明确电网规划建设理论线损管理规定、停电计划和运行方案会审规定、供电营业和台区精细化管理线损管理规定,通过完善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线损一般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而降低理论线损是降低技术线损的基础。根据各指标的特点,由营销部门负责管理线损的管理,生产部门负责技术线损的管理,电网建设部门负责理论线损的管理。

2,规范经营管理流程

完善计量管理制度。规范各项计量工作流程,创新计量工作票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凡是涉及变电站内计量装置的工作,必须办理计量工作票,由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共同批准后,才能进行。定期进行全面营业普查,堵塞各种管理漏洞,确保客户信息准确,集中对公用台区约500个,自备台区约500个,进行全面彻底的营业普查,对所有配电变压器、CT、PT、表计的铭牌值、用电分类、客户信息等情况进行核查登记,确保有关信息内容翔实、准确。

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严格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对计量器具的选用检定、保管、安装验收、现场检验、周期例调、故障处理等进行全过程控制。加强计量装置的巡视检查和现场管理,确保计量装置运行正常、计量准确。规范抄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抄表,推广自动化抄表。

3,强化稽查监督作用

成立公司直属的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单位的稽查中心,监督经营工作的全过程,实现管理与监督的分离。制定《营销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把线损异常波动纳入营销事故范畴,并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通过监、管分离,为监督到位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结语

城乡电网的降损节能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从管理角度考虑降损措施,还要从电网规划、建设及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只有不断提高配电网的硬件,不断优化网架结构,通过对电网调查,提出合理可行可行的电网降损规划方案,制定完善的电网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以便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俊丽,关于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探讨【J】,农村电工,2005

[2]陈斌,浅析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