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陈彩虹

陈彩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57)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55-02

摘要:现阶段,网络营销手段不断更新,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这些因素都给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带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使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更好地契合经济社会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症结的分析为其提供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子商务;高职教育

一、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重素质为宗旨的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以培养具备高理论水平的技术型实用型综合人才为目的。1999年首批4所高等院校试办电子商务高职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这一举动契合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的诉求,随后电子商务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热点,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但同时我们也该看到,目前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且高等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各项问题,如何发挥高职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成为该专业的改革重点。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渐增大的境况下,高职教育如何扬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改革重点。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隐含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应为专业建设问题。“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4]所以有必要对高职教育中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专业特点难以突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突出专业性,将电子商务仅理解为电子与商务的简单相加,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目标指向网络技术培养和商务运作培养两个分叉方向,而在两者结合的中间地带却很少涉及,教学目标与其他相关专业相重合,难以突出电子商务的专业性。就其本质来看,电子商务课程应该是一种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商务类教学课程,其内容比传统商务的运作手段更加现代化,比网络技术课程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商务活动的运作与创新素质,两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课程设置欠佳。

在有偏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滞后于实际需要,网络技术与商务运作的简单相加使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分离,Internet简介、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等网络应用课程与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微宏观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成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而电子商务操作技术、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现状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改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教学方式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教学。

作为综合型新兴学科,电子商务专业强调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商务知识的有机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双重发展,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既要满足计算机多媒体和经济专业的教学需求,又要照顾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宗旨。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依旧同传统学科一样陈旧落后,主要表现在理论性的单向灌输上,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取消了学生亲身经历电子商务的机会,不能在实践中一窥专业真知,这使得怀揣对电子商务美好憧憬的学生被单调呆板的灌输式教学磨灭了兴趣和热情,专业实践技能缺失,动手能力落后于知识储备。

4.教学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高职教育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依傍经济社会中电子商务运作的飞速发展迅速受到社会的追捧成为热门专业。但是很多院校都是盲目跟风草率开设,专业建设缺乏科学严格的论证,在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下,从经济学、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调派,且这些教师又偏向于从本专业出发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身储备知识或者从有关研讨会培训会中得来的知识讲解电子商务,容易出现片面化、零碎化,不够系统、不够实用。

5.小结。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专业建设缺乏宏观指导,在专业设置具有很大自主权的条件下,很多院校都按照社会喜好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竞相开设热门专业,至于是否具有将此专业做大做强的潜质难以被科学量化和监督;第二是因为办学经费不足,在高等教育经费预算拨款中,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多将高职院校排除在外,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没有足够的发展动力,同时也难以购买所需的教学设备、专业师资以及难以建立实训基地开设实训课程;第三,市场导向过重,缺乏专业理论指导。高职教育要以实际需要为办学导向这是毋庸质疑的,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完全围绕市场转动,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一味以适应市场发展为唯一办学原则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盲目性和不可测性,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疲于奔命,计划与市场接轨,却总是落后于市场发展,不断变换教材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设施,这一切都会引起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思想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蓝图

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改革,就要依据其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建设蓝图,通过上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主要应注重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只有将这两个基本特点抓牢,才能保证改革措施不会出现偏差,同时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培养的个性化和终身化要求也都应该成为改革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1.确立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应该在了解经济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类型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既带有高职教育特点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目标。从电子商务本身来看,网络技术的保障知识电子商务的手段,其灵魂理应是商务活动的创新和发展,从学科分类来看,其该专业属于管理学范畴,所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偏重于商务类型,培养能够运作电子商务的应用性人才,而结合高职教育偏重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宗旨来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该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兼顾商务理论与实践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能够胜任各行各业电子商务运作的应用性商务管理人才,只有确定了培养目标才能说教学改革有了初步方向。

2.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上述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明确,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电子是工具和手段,商务是目的是核心,因此只在应用层面上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即能满足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没有必要深入研究该方向的高深问题。就此,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电子商务专业理应注重商务类课程和与计算机专业所交叉的课程,兼顾电子商务运作时所需要的网络技术教学内容。

3.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实训教学比例。

教学技术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素质,还包括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式等,在办公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途径乃是与社会经济组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是能够满足学生对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热情。

4.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作为组织实施教学的主体,师资队伍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视线,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结合商务与计算机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而且要求兼顾理论与实践,所以师资队伍急需打造复合型教师和双基型教师,即能将信息技术与商务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优秀教师,以及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双基型教师。另一方面,作为应用指向较强的高职院校,该专业在师资队伍的打造上还应该“走出去,请进来”,也就是要安排本校教师到电子商务运作企业、到校实训基地、到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专业研讨会等各种组织和活动中锻炼,同时从校外引进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或学者到学校来亲身指导,通过这两种途径来提高专业师资力量。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改革中,前提是要尊重该教育类型和专业类型的特点,设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讨论教学改革措施。本文通过教育类型和专业类型的讨论以及所存问题的原因探究,指出了教学改革的蓝图,因篇幅有限,只从四个方面宏观介绍了改革措施,其具体内容还望以后的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在目前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很大的就业优势,但如何使该教育类型中的专业突出自身优势成为改革重点,窃希望本文能够为此方向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梁高专.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C].吕梁高专评估学习资料(四十九),2007.

[2]向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路探讨[D].中南民族大学.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吕梁高专.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吕梁高专评估学习资料(四十九).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