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洪伟荣

惠州市仲恺区陈江东江小学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也在不断丰富的自身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小学生由于思维逻辑没有完全形成,推理能力也较为欠缺,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思维导图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因此,本文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了简要叙述,并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小学的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应用;实践

新时代的教学方法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还需要形成完善的体系结构,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能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小学生的解答思路更加明确、清晰,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的图形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复杂的信息表达出来,便于人们进行直观的观察,同时还能激发想象力。思维导图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向四周辐射,通过数字、文字和图像的结合,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知识,并加深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学习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也对新旧知识进行了知识的整合[1]。

二、如何教会学生画图

对小学生进行画图教学很有必要,因为画图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过程,具体说来,就是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自身的思维逻辑构建成知识网络,以中心词为出发点,联想到多种相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导图训练。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某个章节的知识点为核心内容,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讨论出本小组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并集思广益的把各种相关概念进行整合,然后让每个提供信息的成员说出与核心知识点的关系,这样就能加深印象;此外,还可以利用到评价的方法参与到思维导图中,让小组之间对画出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自己所在小组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更加全面,然后教师在班级内评选出几组最佳方案,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在课后的复习中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复习效率,所以说,思维导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思维导图给教师提供了帮助,让教学设计更加轻松,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加清晰的看见知识框架结构,学习时也可以更加有条理[2]。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整理出思路清晰的、合理的思维导图,可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但让题目更加具有代表性,同时也避免了题海战术,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当做课堂学习反馈的一部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就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的掌握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定义、定理多达500个,这些概念为学生进行初中、高中和大学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要想学好数学知识就要掌握这些概念。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进行概念的学习,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可以把概念相近的知识进行区分,避免混淆。比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根粉笔做示范,让学生把这根圆柱形的粉笔展开,形成一个平面图形,但是有的学生无法想象出图形展开后的面貌,所以教师就要利用思维导图,把“圆柱体的展开”当做中心词,向四周辐射,然后用直线把圆柱体的概念、体积公式、和圆锥体的关系等相关的知识点和“圆柱体的展开”进行连接,这样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圆柱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侧面、底面和圆柱体的关系,学生在进行知识单元复习的时候,也可利用这样的方法重温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备考中掌握把知识进行关联[3]。

(二)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学知识结构的优化

对小学数学来说,知识结构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思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的知识体系,从而进行数学知识解答的方法。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更是对新课改的践行。小学高年级学生希望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很难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因此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把很多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思路更加清晰,比如进行“比”的知识点学习,要想构建知识导图就要把“比”作为核心内容,用直线连接:a比和除法的关系;b如何求比和比值;c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d如何运用比,这样就能形成关于“比”的知识网络。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掌握

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到很多的知识,对学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高年级小学生往往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建立解答思路,因此对于难点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利用到思维导图。在小学的应用题学习中,这种题型比较难于解答,但是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所以在进行具体解答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能辨别出题干中哪些条件可以利用,从而发掘出未知条件,用方框图和箭头的方向配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相遇问题》中,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距离是840米,两个人同时在家里出发,笑笑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前进,淘气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前行,那么他们出发后几分钟相遇?在这道应用题中,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并且要明确,无论行走速度快慢,等量关系是不变的,结合路程=速度*时间,就可以利用方程快速解答,再如李雷和韩梅梅都在学校的跑道上跑步,从相同时间、相同的地点进行反跑,李雷按照每秒4米的速度前进,而韩梅梅用六米每秒的速度前行,两人在40分钟后相遇,那么这条跑道一共有多少米?要想迅速的解答,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相遇时间”作为解答核心,然后把两人的速度分别按照思维导图的形式标记出来,这样就能简化程序,利用方程更快的解答[4]。

(四)思维导图有利于形式进行整理复习

小学生在在数学学习中,仅仅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的,还需要进行课后巩固强化知识的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学习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学习网络,在需要利用到某个知识点时,就可以马上利用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阶段,距离小学升初中考试很近,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更加利于学习把学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面面俱到,把可以相关联的、细小的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脑海里理顺各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并且自己画出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在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翻阅想到相应的知识点,从而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时间,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复习和《倒数》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就要以“分数为知识核心”进而就会想到:a分数的定义;b带分数的相关知识;c倒数的定义,并且利用思维导图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再如《百分数》的知识整理过程中,学生就要以“百分数”作为核心知识点,同时连接到:a什么叫百分数;b百分数的写法;c百分数的读法;d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或求助,让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思维导图是一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良好的思维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也要依靠教师采用情景教学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来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结合思维导图的作用,从教材内容出发,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出合格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4):54-54.

[2]徐海素.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旬刊,2017(2).

[3]谌英.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华夏教师,2017(9):56-57.

[4]谢昌盛.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6(44):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