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

金美兰

金美兰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133002

摘要:课堂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课堂讨论、提问问题与回答问题、课堂辩论等。在自由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活动,能使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从而实现学英语的目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奋斗方向。本文从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浅谈了怎样促进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互动自主学习考核评价

近年来,在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中,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他们开始摒弃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试着采用交际教学法,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的机会。然而,课堂教学互动并不乐观,课堂沉默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只有对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各种因素有一个清楚与深入的了解,教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因此,笔者对本人所教的两个班8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与访谈发现制约课堂互动的因素很多,其中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差异、应试制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以及大班制授课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有直接影响。

1.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制约师生互动的首要因素。在英语课堂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最关键的。但是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主要用提问、评价来实现教学互动活动,学生的言语行为主要为回答教师的提问。即使在课堂讨论时,有些教师引发学生参与分组或者集体讨论,但是最终是自己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大部分教师草率地操作课堂活动,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锻炼语言、加强应用技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课堂教学仍然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成为机械灌输的对象,缺乏用语言和非语言设问的技巧、方法以及创设互动情境的教育机制。由于语言的双向交流工具价值的缺失,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造成大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自然只有教师“教”的活动,而得不到学生“学”的有效回应,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名实不符的互动现状表明实际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差较远。

2.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差异。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难免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也存在着差异。部分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应用能力差,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怕丢面子,认为沉默是金,认为教师是权威。研究表明,具有交际畏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能力低,在交际活动中采取消极或回避的态度,学习中遇到问题也不敢问同学和老师,这种态度无疑成为外语学习的障碍。有的学生具有负评价恐惧,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有意识地回避,以使不利的评价因素降到最低。看来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差异也成为制约课堂教学互动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3.应试制度。应试教育制度一直是一个很大的弊端。由于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考口语,高中英语教学就忽略了培养听说能力,部分教师不想在课堂互动教学方面浪费时间。在英语考试制度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也似乎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哑巴英语”就成为自然现象。考上大学之后,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的压力,使他们急于求成,忽略了实际的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些现象都制约着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

4.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使学生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学生以考试为准的评价方式只能强调同一标准而忽视了个性潜能的发展,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制约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客观原因还在于班额过大。大班教学制约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且明显存在无法照顾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极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致使不少学生最终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笔者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让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肌体

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和影响。斯特维克认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教学课堂不是授课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应该充分认识到“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合作学习可以创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良好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可将班级按成绩、能力、性别、性格、专业分成若干组,通过pairwork或groupwork互动合作、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思考、感受学习过程,从而增加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意识。同时,也可以避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片面重视师生互动,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被边缘化、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二、通过元认知训练,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动力与自信程度,取决于它们的知识与技巧的水平。”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元认知训练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又译作反省认知,指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元认知水平高则学习的自控能力强、自觉性强、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灵活性强、领悟性强,并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途径、策略,学习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反省认知的意识与习惯,并且是客观、理智地去反省自己与他人言行的得与失,自然会逐步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取过程考核、定期评估的评价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互动

新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要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笔者认为通过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定期监督、管理课堂教学互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过程考核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能力、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及时评价,多次累积起来即课程的总评成绩。”通过定期地对每个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过程考核评价测评及时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经常性地刺激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看到每次的合作都得到相应的评价时,学生以及各小组就会不断努力。持续的努力必然会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而能力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会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关键在于评价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应严格把关,提倡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以便监督与调节学生的自我学习行为,实现主体性学习行为的维持和自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在课堂上尽量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互动教学,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评估体系,让大学生达到主动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终身发展,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奋斗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枬教师教育:从自为走向自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2]张雪娇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于刚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4]汪风炎教育心理学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6。

[5]金美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陕西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