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的疗效观察

周思睿邓江

周思睿邓江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胫骨骨折后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与观察组(15),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交锁髓内钉;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64-02

胫骨容易受到外力压迫造成损伤,临床胫骨中下段骨折较为常见[1-2]。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意外事件发生率升高,胫骨骨折率逐年上升,同时胫骨软组织较为薄弱,其血液供应差,骨骼畸形、行走,胫骨活动幅度较大,容易愈合后再骨折。治疗关键为减少血液对骨折部位干扰,减少软组织剥离,缓解临床症状,加强损伤部位生理功能。本文主要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胫骨骨折后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与观察组(15)。对照组中,7例女,8例男,年龄为43岁-73岁,平均为(45.22±6.75)岁。观察组中,6例女,9例男,年龄为44岁-75岁,平均为(46.58±7.31)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石膏托外固定,并采取消肿、止血治疗;2天-4天以后采取手术治疗,均行腰硬外麻醉。对照组采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前外侧,取弧形切口,暴露骨折断端;清洗骨折端血块与软组织,应用6孔-10孔钢板,在胫骨外侧置入;加压钢板,拧入螺丝钉,并进行固定,骨折端周边应用髂骨取骨植骨;1个月后,可下地行走,并采取有关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取平卧位,在髌韧带0.5cm,取纵行切口;显露髌韧带并且切开,在切开以后,将其两侧切开,经胫骨下方0.5cm部位至髓腔。扩髓,反复进行磨挫,应用9号-11号髓内钉插入;骨折端复位,闭合,通过C臂机透视,在确定复位满意以后,将2颗远端锁钉置入,骨折近端加压,使骨折端间隙消除;检查确保无旋转畸形以后,近端锁定置入,将髓内钉帽安装;冲洗骨折部位,缝合伤口,术后2周看行康复锻炼。

1.3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合时间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姿态无异常,无不适症状,即为显效;术后,行走姿态基本上正常,但是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均采取相应治疗,即为有效;术后,跛行,关节功能受限,即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观察指标对比(x-±s)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8例显效,7例有效,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中,6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15,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胫骨特点为血液供应差、软组织少、解剖结构复杂,对内固定手术有着较高要求。首次术后,髓内血液供应破坏,重建髓腔血液供应为手术治疗的关键。虽然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折固定效果明显,但是胫骨损伤后容易发生脱位、转移以及螺钉松动。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其螺钉稳定性比较差,对于手术操作有着较高要求,手术时间比较长,手术创伤大,影响预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创口小,血液供应好,固定牢固,临床疗效明显提升,有利于骨折恢复;主要采取中心固定方式,较短力臂能使内髓承载应力减轻,能促进骨组织融合。除此之外,采取闭合复位置入髓内钉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无需采取骨膜切开,能保护骨膜血液供应;在扩髓同时,可将骨髓腔打开,清除坏死的松骨或者是骨质,能促进植骨生长。丁素英[4]报道显示,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稳定性较高,缩短愈合时间,能早期采取康复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痛苦,治愈率较高,术后恢复快,符合报道内容。总而言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有利于功能恢复,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玉萍.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J].亚太传统医药,2012,05(12):67-69.

[2]宋德煌,周雄清,周文峰,邝剑彬.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4):98-100.

[3]周红忠.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09(13):111-114.

[4]丁素英.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3):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