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术前沟通技巧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术前沟通技巧探析

德毛措

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共和813000

摘要:有效的护患关系在患者手术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手术前,患者因病情或恐惧等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手术室护士为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消除医患隔阂、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手术及后期护理质量,应加强患者术前心理疏导,通过温和的语言和态度换取患者信任,稳定患者情绪等,给予患者微笑、触摸等行为动作,利用良好沟通及动作行为帮助患者建立勇气和安全感,顺利开展手术。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术前;患者;沟通技巧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手术室是整体、协作性非常强的一个团队集体劳动,包括医生、麻醉医生、患者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才能使手术得到顺利进行。而进出手术室治疗患者是不分年龄、性别、疾病及文化素养,而面对手术,患者难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心理。因此需要在手术前,护士做好与患者沟通工作。做到和患者沟通,需要护士具备一定技巧,以满足患者包括心理、社会及文化等多层面需要。通过我院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流沟通及技巧培训和实践,使护士掌握一定沟通技能,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术前沟通目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见、观点及情感交流,包括语言、非语言及书面沟通。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在术前沟通目的主要在于:

1.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人的性格千奇百怪,对待手术看法也各有不同,有人恐惧,有人焦虑,有人不解,因此就需要护士对患者耐心细致讲解,为患者提供正确信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具有最佳心理状态,消除术前紧张情绪。

1.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良好沟通利于医、护、患达到共同认识,让患者自觉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完成手术。通过护士和患者沟通,使患者建立起对护士信任感,患者需求得到一定满足,而护士在护理期内行为也能得到患者充分理解。营造出良好健康服务氛围,使护患双方都能心情愉快地相处,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1.3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良好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基础,只有护患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护理质量保证和提高。使患者改变错误意识,更利于身体恢复。

2患者术前心理状况

手术本身对患者来说就存在着强烈心理刺激,患者感到紧张不安很正常,毕竟患者不具备专业相关医学常识,焦躁难免发生。不同年龄阶段男女对于手术心理状况也不同。

①儿童。对儿童来讲,大多会因手术可能带来的疼痛而紧张恐惧,表现出各种抗拒行为。

②青壮年。这个年龄阶段男女通常会担心手术是否安全及术后恢复不确定性,害怕手术会给今后生活带来影响,由此产生消极心态。

③老年。老年人担心手术可能会带来风险,怕所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带给子女负担。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及实际病情,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减轻悲观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

3护患的沟通方式

3.1语言性沟通

①语言文明、态度温和。想要同患者建立起良好沟通,首先要尊重患者性格、爱好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患者害怕手术是正常,因此护士去病房接患者时,态度要温和,亲切称呼患者姓名,并做自我介绍,告知患者自己来意,并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事宜。让患者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护士对自己关怀和尊重,因此愿意同护士敞开心扉交流。如果护士对患者态度生硬,语言冰冷,很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对于手术更加惧怕,从而也会影响到护患之间感情,无法做到良好沟通。

②稳定患者情绪。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对于新环境需要有个适应过程,而此时没有亲人陪在身边,患者难免会感到孤独、焦虑甚至恐惧,更希望能得到安慰和关怀。此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及文化素养,主动交流一些患者感兴趣话题,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精神紧张度,护士大方、热情、诚恳的态度,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不安情绪,从而调整到最佳心态。

③术前心理疏导。手术室护士向进入手术室患者介绍麻醉及手术体位,并示范、指导训练,告知患者简要手术过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护士要使用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的语言,对手术过程、麻醉及手术医生技术水平简单介绍,针对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鼓励、疏导,并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害怕疼痛心理,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态度,对手术顺利完成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如果护士对患者置之不理,态度冷淡,或只忙着和其他医护人员聊天,很容易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造成护患之间沟通障碍。

3.2非语言性沟通

①微笑。微笑是沟通基础,当患者看到面带微笑的护士时,不由自主会感受到护士友好态度,因此自身也会受到感染,轻易消除和护士间隔阂及陌生感,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建立。如果护士面对患者时,面部表现的是烦躁、厌倦及害怕等表情,容易造成患者紧张感。

②触摸。在护患沟通中,适当肢体接触会对患者产生不同治疗效果。当患者情绪不稳定时,护士通过适度触摸,表现出对患者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激动情绪会得到平复。尤其是存在视觉或听觉障碍患者,触摸是沟通最有效方法。当患者去往手术室或上手术台时,护士可通过协助患者或搀扶,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护士关心和照顾,愿意与护士建立信任和沟通。尤其是对于孩子,护士触摸比语言更能让孩子得到安抚。

③行为动作。患者在手术室感觉到冷热时,护士可以主动加被单或帮其拭汗,消除紧张情绪,增进了和护患情感。护士可帮助患者调整卧位,与患者交谈,了解其需要,并及时帮助解决。患者进行麻醉时,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或搭在其肩上,使患者获取一定安全感。有时行为动作比语言更能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士关心。

4结语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成功与否对于患者治疗具有极其重要影响作用。要想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必须通过正确巧妙沟通技巧,做好术前与患者良好沟通,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念。手术室护士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素养,不断探索,拓宽视野,为护理工作水平提高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史宇欣.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术前的沟通技巧[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

[2]赵锦芬.探讨提高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的沟通技巧[J].上海护理,20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