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周同鑫

宜兴市中医医院心肺科江苏宜兴214200

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肺栓塞患者中,有12例患者是发生在手术科室,占40%,18例患者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占60%;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的患者4例,占13.33%,心电图有SQT表现患者4例,占13.33%,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占20%,患者最终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肺栓塞患者,手术科室患者的Kaprini评分和SQT与非手术科室患者相比较,比例显著较高,但两者在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为6.67%,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33%。结论住院患者是发生肺栓塞的主要高发人群,其死亡率较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减少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肺栓塞;危险因素;临床特点

肺栓塞(PE)也被称为肺血栓栓塞,主要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进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栓塞是一种较为隐匿的疾病,其致死率较高,引起的猝死60%以上的患者并无任何征兆[2],本文通过对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为(53.4±3.9)岁,且60岁以上的患者13例,占43.33%,在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6.67%。

1.2诊断标准本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3],其标准如下:(1)MRI或螺旋CT检查发现肺动脉内血栓;(2)肺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肺动脉内血栓;(3)超声心电图检查发现肺动脉内血栓;(4)在不能进行通气现象时进行单纯的灌注扫描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时,发现肺灌注缺损,或与通气不匹配,基本可以确诊。以Kaprini标准对肺栓塞的风险因子进行评分。

1.3常规检查结果30例患者均进行了D-二聚体检查,10例患者结果正常,20例患者升高。对21例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上的低氧血症,且12例患者为I型呼衰。26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速患者1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例,6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肺性P波,心电图有SQT表现患者4例。其他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等。

1.4影像学检查结果心脏超声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检查该病的依据,本文通过螺旋CT肺动脉造影,29例缓则被确诊,1例患者尸检确定。且双侧肺动脉血栓患者8例,4例患者为双侧叶肺动脉血栓,2例患者双侧肺动脉主干,2例双侧段以下肺动脉;11例为右侧肺动脉血栓,血栓部位在右肺上叶和动脉主干各2例,右肺下叶动脉及远端肺动脉各1例,左肺动脉血栓6例,左肺上叶和动脉主干各1例。在对30例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时发现,肺动脉血栓患者有4例,7例患者为肺动脉高压。19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18例患者经超声证实,1例由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9例为左下肢,7例为右下肢,3例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取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30例肺栓塞患者中,有12例患者是发生在手术科室,占40%,18例患者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占60%。

2.2基础病构成恶性肿瘤患者4例,外伤4例,脑卒中患者2例,COPD患者2例,术后1例,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治疗后患者1例。

2.3本组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心动过速患者19例,呼吸困难患者10例,胸痛患者5例,发热患者3例,咯血患者3例,喘息患者1例,晕厥患者2例。表现为猝死患者1例。同时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的患者4例,占13.33%,心电图有SQT表现患者4例,占13.33%,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占20%,患者最终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

2.4危险因素分析以Kaprini标准对肺栓塞的风险因子进行评分,30例患者的平均评分为(11.78±5.5)分,其中内科肺栓塞平均评分为(10.45±3.3)分,外科肺栓塞平均评分为(13.56±3.2)分。6例患者行预防性抗凝,其中2例患者为内科,4例患者为外科。

2.5治疗及预后本组患者经确诊立即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7例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2例患者rtPA治疗,3例患者留置下腔静脉滤器。18例患者给予华法林口服,用药3-24个月,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再发,1例死亡。

3讨论

肺栓塞起病急骤,一般多为突然死亡,是猝死患者常见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对其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在60%-80%,其病死率较高是由于患者在死亡前对肺栓塞的确诊只有32%,被考虑为肺栓塞的只有45%[4-5],因此,对于该病猝死的防治十分关键,同时找到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也是非常必要的,深静脉血栓是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第一诱因,发病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6-7]。本文结果中,患者均存在很多的高危因子,且Kaprini评分也均在10分以上,以外科的患者最为显著,在很多的肺栓塞预防指南中,预先识别该病症的高危因素并及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能够将肺栓塞的发生及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减少至一半以上,这也是减少住院患者发生肺血栓性猝死的最佳方式。Kaprini标准对肺栓塞的风险因子进行评分,王坚的研究中表明[8],5621例患者,评分10分以下的患者,经干预其发病率为6.55%。本组患者的Kaprini评分超过10分,应给予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等较强的措施,但本组30例患者只有7例患者给予了合适的预防,因此,对外伤、手术及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应及时对患者继续肺栓塞风险评估,对于极高危的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抗凝等措施,减少其发病率和猝死率。虽然采取了有效地措施,也不能够完全避免其发生,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于患者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对该病的确诊手段主要有肺动脉造影、MRI检查、螺旋CT检查、肺通气/灌注扫描等,D-二聚体检查对于该病的排除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产物,对该病的诊断其阴性预测值高达95%以上[9]。但是在很多的文献中表明,D-二聚体检查阴性在总肺栓塞中占10%,所以,D-二聚体检查不能够完全排除肺栓塞的可能[10]。心脏超声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检查该病的依据,本文通过螺旋CT肺动脉造影,29例缓则被确诊,1例患者尸检确定。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的患者4例,占13.33%,心电图有SQT表现患者4例,占13.33%,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占20%,患者最终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在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为6.67%,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33%。由此看出,住院患者是发生肺栓塞的主要高发人群,其死亡率较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减少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汪铮,陈孝谦,李秀.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02:255-257.

[2]徐薛芬,徐爱晖.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06:987-989.

[3]宣向飞.5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分析[D].延安大学,2013.

[4]冯宇旋.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评估[D].河南科技大学,2013.

[5]吉金荣,郭丹杰,张静.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分层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31-33.

[6]张艳敏,冯强,陈惠敏,薛俊红,李爱军.急诊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9:1157-1158.

[7]钟丽强.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愈后生活质量的调查[D].南方医科大学,2010.

[8]王坚.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通畅率和肺栓塞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9]佟毅.老年人及非老年人肺栓塞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

[10]张丽琴.中青年与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