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浅谈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龚磊

东莞体育运动学校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训练是竞技体操训练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年龄在9岁—14岁的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相结合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

关键词:体操;力量训练;耐力训练;身体素质

引言

体操运动作为当今世界体坛的重要竞技项目,已越来越向高精尖的技术难度发展。这不仅要求运动员要有正确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柔韧、协调、耐力等几个方面,这几种素质之间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如今体操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进行青少年阶段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为运动员的体育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体育界共同探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旨为体操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出理论依据。

1力量训练

力量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与速度、耐力和柔韧等一起构成体操运动员的专项必备素质。因此,教练员应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训练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

1.1推顶力量训练

推顶力量是常见的力量训练手段,它是对参与运动员主要肌肉群实施强度不等的刺激,从而达到增大肌肉力度的目的。

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发展其肱三头肌、斜方肌等尤为重要。发展这些肌肉的力量可采用以下训练手段:

分析:通过3个月的推顶力量训练,从测得数据看出,年龄越小的起点越低,但是,提高幅度都在30—50%左右,明显见到了训练的效果。尤其反映在鞍马的全旋、双杠的支撑摆动上,力度和质量有大幅提高。

1.2肩带力量训练

肩带力量是指两臂直臂内收前举的力量,人体参加两臂向下、向上内收工作的肌肉主要有固定肩关节的各肌肉群以及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等,提高这些肌肉群的力量有必要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或手段,见表1,表2。

表1肩带力量训练方法

分析:通过3个月的肩带力量训练,从测得数据看出,虽然年龄小的起点低,但是,进步的幅度同样大,总的提高幅度都在30—50%左右,明显见到大幅提高。特别体现在吊环的倒立的翻环、前后高转肩的划环高度等动作上;双杠顶肩推手动作;鞍马的爬动移位动作上完成更加轻松,与之前完成动作的能力有较大增强。

1.3弹跳力量训练

体操中的起跳动作要求短促有力,即爆发力。用前脚掌起跳,这样就形成了一组支点在前脚掌,重力方向在脚弓,肌肉牵引方向在脚跟至小腿的杠杆。前脚掌的着力点越大,对跟腱、腓肠肌、比目鱼肌的牵引力量要求就越高,因此,从事体操专项训练时应更加注意腿部力量的发展,特别要加强小腿前、后两部分肌肉的训练。体操运动员腿部弹跳力量训练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见表3。

表3弹跳训练方法

年龄自由操场地上连续收腹吸腿跳单脚或双脚连续跳绳负重连续蛙跳

9-14岁50—100次/组3—10min次/组12m×10趟/组

弹跳的训练方法,只要教练员、运动员连续不间断的训练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见到弹跳力量的明显提高,动作高度增加,在自由操、跳马动作的高度和质量上一定会见到显著的提高。

2柔韧性训练

柔韧是体操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直接影响完成体操动作的质量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柔韧素质的好坏不仅能影响动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可见柔韧素质训练对体操运动员而言尤为重要。柔韧训练可分为主动柔韧性练习和被动柔韧性练习两种。主动柔韧性指依靠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例如:舞蹈基础训练中的吧杆训练正、侧、后踢腿;踢腿时要求运动员的腿能踢得尽量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被动柔韧性是指运动员被动用力(或借助外力)时,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例如:压腿停控时间等练习。男子运动员重点是前胯韧带,对完成单杠的掏腿,鞍马的交叉、托马斯全旋动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柔韧的测试数据不易录取,只好通过一根30cm高的条凳来练习和判断身体、胯离地面的高度,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就一定能见到成效,胯部离地面愈来愈低,韧带幅度也就增大了,在做鞍马的托马斯、单杠的正反掏腿时就会更加容易,动作幅度也更大。柔韧练习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功夫去练的,教练员要有耐心,要从运动员小的时候就开始练起,最佳年龄应在6—10岁左右。

3耐力训练

耐力是保证长时间大强度训练的基础,是确保在比赛中能完成各项成套动作的能力。因此,对体操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尤为重要。耐力训练分成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训练主要是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有氧供应能力。一般采取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两种训练方法;无氧耐力训练主要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糖酵解为主的无氧供应能力,一般采取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因此,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其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分析:通过3个月的耐力训练,从测得数据看出,邹凯在10岁时年龄虽小,但可以看出耐力较好,自由操成套能够完成3套,有氧耐力训练的进步也很明显。足以说明通过耐力训练,运动员的成绩能够得到大幅提高,特别表现在自由操和其它项目的成套动作上,在成套动作时更加轻松,在完成动作的质量也有了体力上的保障。

4协调能力训练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身体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并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体操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复杂动作的基础,是上述各项素质服务于技术动作的保证。因此,提高协调能力训练是体操专项素质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如:站立向右或向左、单脚立转体、徒手操做不对称的动作等,这些都是提高体操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协调性的测试数据也是很难获得,只有通过花时间,多练习,多玩耍,也符合国家体操中心主任黄玉斌目前提出的快乐体操要求。通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练习后,相信协调性必定能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尤其对协性不太好的运动员更是如此。

5结语

综上所述,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竞技体操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相互辅助的。因此,必须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以促进竞技体操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可通过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训练,从测得数据看出,年龄虽小起点低的运动员,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同样能大幅进步。总体从测试来看,所有运动员提高幅度都在30%—50%左右,都明显见到大幅提高,只是个体差异进步有多有少。在实践过程中,教练可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能力和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来制订训练的量和强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进行必要的系统训练,最终达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佳羽.少儿体操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探讨[J].体育时空.2015

[2]余莎.专项身体素质对体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J].商.2015

[3]邝炳钊,李兆明,莫智.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