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现场施工控制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混凝土现场施工控制要点

林伟青

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用振动棒均匀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以免出现孔洞、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使用振动棒禁止对同一部位混凝土进行长时间振捣,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影响局部混凝土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控制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各种各类工程中。由于混凝土胶结硬化成型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施工过程控制成了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节点,一旦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往往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混凝土现场施工控制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时时刻刻不能忽视。

据统计,我国单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年使用量可达6亿m3以上,比其他工程使用量更为巨大。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质量尤为重要,决定质量的关键环节就是现场施工控制。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现场施工控制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施工后养护阶段。

一、施工前准备

混凝土施工前准备阶段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为混凝土施工提供一个有效的安全保障。混凝土施工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混凝土技术指标控制及现场工程隐蔽验收两个方面。混凝土技术指标控制需要先设计混凝土强度、种类、配合比,检查混凝土骨料及添加剂如:碎石、砂、水泥、水、减水剂、粉煤灰等材料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我国现阶段已全面推行使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生产工艺相对简洁、稳定,生产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质量相对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更稳定可靠,提高了工程质量。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就可以简化混凝土技术指标控制环节,只需核对商品混凝土来料强度、品种、材料合格检验文件、出车时间,现场检查坍落度及制作混凝土试压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使用商品混凝土还要确保运输车辆需供料充足,要满足现场混凝土均匀连续浇筑的要求。在落实混凝土技术指标控制后,应对待浇筑混凝土部位进行现场工程隐蔽验收。现场工程隐蔽验收多种多样,一般的土建工程有钢筋、模板及支撑系统、预埋件、预留孔洞、预埋管线、防水材料等,隐蔽工序必须对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逐一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二、施工过程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阶段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最重要阶段,现场施工工艺流程为: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在浇筑前先对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混凝土现场施工受控有序进行。

商品混凝土由专业的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用混凝土罐车运载到现场,这部分工作控制要点在混凝土施工前准备阶段已说明。为了提高混凝土浇筑速度,目前一般使用泵送施工。泵送施工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起到润湿和清洁管道作用,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泵送。开始泵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放慢,待泵送正常时,再转入正常速度。泵送期间,料斗内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管口上10cm到料斗口下15cm之间为宜,能避免吸入空气造成塞管。泵送混凝土要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料斗内混凝土搅拌不应停止。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分钟,应每隔5~10分钟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防止混凝土泌水离析,防止混凝土塞管。若使用地泵施工,泵送需先远后近,在浇筑过程中逐节拆管。

混凝土泵送到施工部位就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先重后轻,先高后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施工部位洒水润湿。使用地泵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应设置专门的支架,输送管应放在支架上,而支架不能随意放在模板及钢筋上,应支承在模板系统的专门支架上,以免受输送管震动破坏模板及钢筋网。泵送混凝土应连续移动均匀布料,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要连续浇筑。承台、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等采用分层分段法施工,每层厚度不超过0.5m。分层分段浇筑过程中,分层分段布料要均匀,必须控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独立柱、剪力墙等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1m。对于浇筑高度超过2.5m的柱、剪力墙等,宜每隔2m高处开布料槽,使用溜槽或串筒布料,以免布料时混凝土下落高度过高发生离析,并防止顶部混凝土出现浮浆。在柱浇筑混凝土前,还应在底面均匀浇筑一层约0.05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更好结合。梁、板等采用赶浆法浇筑,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段形,当达到楼板板底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段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进行。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混凝土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梁与柱、墙接头节点部位若混凝土等级不一致,应向浇筑强度高的混凝土,然后再浇筑强度低的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用振动棒均匀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以免出现孔洞、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使用振动棒禁止对同一部位混凝土进行长时间振捣,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影响局部混凝土质量。振捣柱、墙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梁板浇筑的摊铺厚度应略大于楼板厚度,用平板振动器来回振捣压密实。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宜采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的振动棒振捣密实。

浇筑混凝土有时需要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应用木枋、模板、钢丝网挡牢。柱的施工缝留设在梁底下0.05m处,施工缝处混凝土留直槎,不得留斜坡;沿着次梁方向浇筑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处混凝土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施工缝在浇筑下次混凝土之前,已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2Mpa,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松散的石子及水泥薄膜,施工缝表面应凿毛,并用水充分湿润,先在施工缝处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承台、梁板等混凝土面层在浇筑振捣密实后进行找平,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来控制浇筑混凝土的标高和厚度,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为了保证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不产生裂缝,还要坚持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之间进行二次或三次磨面。一般大面积的楼板面采用圆盘磨光机磨平,小面积的人工用木抹子磨平。

三、施工后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入混凝土养护阶段,养护对混凝土的强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养护要控制好湿度、温度和时间,在能上人的混凝土部位防止上人过早,严禁踩踏留有脚印。在浇筑混凝土24小时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有施工振动及堆放重物。浇筑混凝土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日子一般不得小于14天,每天的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结构面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尽可能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干收缩。

混凝土施工最后步骤还需拆模,拆模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混凝土达到设计实际强度方能拆除承重模板,实际强度应采用同条件养护下的混凝土试件试压或回弹仪检测等有效方法确定。拆模过程中严禁工人野蛮施工,以免破坏损伤混凝土成型外观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现场施工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新技术、新工艺而不断进步。只有不断深入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混凝土现场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质量才有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虎,闫连军,桑贤克.桩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5

[2]程宝成.质量控制(QC)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郑州大学2015.14

[3]杨明山.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全程控制与应用研究吉林大学2014.29

[4]邓旭华.NC公司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动态管理体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4.28

[5]赵东阳.浅谈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桥梁的常见问题价值工程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