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陈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陈云

陈云

湖北中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作为一个水资源稀缺的国家,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水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们高度重视水污染的治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水环境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是一种尊重自然、注重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恢复水环境生态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导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环境治理技术还不够成熟,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治理技术上,只注重对水环境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但是去忽视了水环境中的氮、磷的治理。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是一个新的水环境治理理念,不仅注重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的去除,同时还注重对水环境的生态修复。

1水环境原因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污水的过度排放严重污染了许多湖泊的水环境,排入湖泊的污染物不断增加,造成湖泊环境的污染。人口的增加是湖水环境污染的另一个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无法及时处理,导致湖水环境污染。农业发展也是湖泊水污染的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湖泊、水库排放的磷、氮、钾等养分增多,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城市化趋势也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下,工农业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污水排放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在此前提下,湖水环境必须受到污染。

2生态型水环境治理基本思路

2.1确保水环境处于良性循环

水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主要涉及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形式。其中,社会循环是指人类通过挖掘利用进入水体的循环,自然循环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周期需要建立在自然周期的基础上。它对自然周期也有影响。在社会循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循环的基本规律,加强污水处理,保证排入大自然的水符合环境要求,保持良好的自然循环状态,使人们不断利用淡水资源。以雨水为例,通过蓄水的渗透,修复了雨水的循环,控制了暴雨的自然径流,减少了洪峰流量,避免了灾害。

2.2以水环境整体为重点

在水环境中,我们应该从整体健康出发。过去,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存在一些错误或缺陷。例如,如果事先建立了收集系统,而且资源数额巨大,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部件;区域间的污水收集无法平衡该地区的水量;现有的二级处理设施无法从水中去除养分,从而导致营养。水的运动,藻类的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要准确把握、控制和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3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3.1湖滨带净化

湖滨带,即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水、陆两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具有涵养水源、防旱、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湖滨带充分开发,在水底铺设酶和吸附填料,形成由不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多层次系统,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区内水体应自然净化,净化后的水应输送至水系,以去除养分,防止径流造成非点源污染。

3.2人工浮岛

根据自然的发展和物质交换的规律,植物被人工种植在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水域。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使水中的养分减少,最终达到净化的目的。这一新技术提高了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在悬浮填料的基础上在水中种植植物,大规模工程处理可以有效净化水域。这项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受水深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使在深水区,只要规模足够,也能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为景观配置创造条件。

3.3人工湿地

人地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人工加固改造形成湿地结构,能耗低。这项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功能。当湿地形成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填充面和植物根可以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当废水从这一生物膜中通过,SS等物质将被阻挡,其他污染物在吸收等作用下被大量去除。

3.4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堤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水环境管理技术。简单地说,在河边和湖边种植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击性,减少堤岸塌陷的发生,提高其防洪能力。从实际情况看,人们往往采用严格的银行保护制度来提高冲击保护能力。常用的原材料是砖石。在此过程中,堤防抗洪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时也会对河岸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陆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一般是一体化的,但如果人为建造的硬岸保护系统会孤立原有的综合生态系统,自然会导致滨水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削弱。因此,从生态水环境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应用各种硬个案保护制度,而是充分利用生态保护制度,水运输的运动规律和媒介的配置,构建生态保护体系。生态堤岸保护形式多样,有陡坡、缓坡和垂直类型。利用生态堤岸保护系统优化河堤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它不仅对防洪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对治理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它扩大了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并将地下水与河水连接起来。

3.5雨水径流促渗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利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面积的植被和土壤被坚硬的地面所取代,使得盆地的水文过程无法继续。由于底层坚硬,造成滞水空间占用较大,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不仅造成严重的非点源污染,而且还造成城市水涝,这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利用绿地的渗滤液功能,改造其地基,增加雨水的实际渗滤液,防止地表污染,避免大规模径流,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室内渗滤液的风险。(b)就地过滤,在表层土壤中使用渗滤材料,有针对性地改造基层,增加硬化的绿色地面地区的马赛克,绿化排水和道路,或铺设一层碎石以减少径流及净化现有的污染,最后在源头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

3.6综合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生态型城市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水环境整治规划必须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城市河网水环境整治宜以“满足、恢复、改善、拓展”为原则,做到安全、资源、环境有机结合,保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镇村发展规划相协调。我们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不要对自然习惯造成太大的破坏,即遵循水的自然运行规律。做好总平面布置,即根据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规划,研究分层、分类的水系布局和通信方式,使之成为可能和可行;重点研究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规划。河网的计算和流量,即进出水流量、补水方法和措施;加强污染控制措施,采取受污染能力。分析、提出污染控制要求,最终消除污水直接排放水体,使水质达标。此外,还应注意总体水平景观的布局和河流功能的扩展,使城市河网水环境最终达到“岸清水绿、通、流、游顺顺畅游”。

结束语

目前,水处理技术具有运行成本高、基础设施投资大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点源污染的处理上。从生态技术入手,探讨了一些原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出要充分尊重自然,选择符合水环境健康循环的技术。生态水环境处理技术将成为未来水环境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生态水环境处理技术是一种从整体上处理污水的技术。它的要求是遵循自然法则来处理水环境。从现状看,湿地净化、湖泊净化和生态保护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水环境处理技术,应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大华,潘永红,胡可.坚持人水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J].湖南水利水电,2017(1):63-66.

[2]刘文月,钱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研究工作初探[J].湖南水利水电,2018(2):31-33.

[3]袁静,章凯,李育华,傅中志.南京市江宁区河长制“一河一策”的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6):35-36+52.

[4]刘小学.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J].地下水,2018,40(01):54-55.

[5]李激扬.对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