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理论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自理理论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悦瑛

悦瑛

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分析自理理论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以自理理论指导实施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实施自理理论,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心理负担,临床价值确切。

关键词:自理理论;骨折卧床患者;实施

骨折卧床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质量下降,活动功能受限及沉重心理负担。自理是需要患者自身为了保证生命健康和完好,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行动[1]。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采取自理理论,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因此,本文以60例患者为例,以自理理论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选自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5±2.7)d;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70岁;中位年龄42.9岁;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住院时间等资料经统计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观察组患者在自理理论下实施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活动情况,采取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支持与教育。(1)完全补偿护理。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骨折昏迷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各功能受限。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吸痰、输液、导尿等。若患者清醒后,帮助患者翻身、坐起、饮水进食等,及时清洁口腔,以棉球湿润口唇;垫气垫床,根据患者情况,尽量避免按摩受压部位,以免引起压疮;若患者上肢完好,可用上肢适当按摩腿部;帮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指导肢体被动活动,保持各管道通畅,正确牵引,石膏固定,松紧适宜,减少上肢疼痛。

(2)部分补偿护理。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分析,共同参与到患者护理中,协助患者完成自护能力。护士与患者共同参与,制定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完成洗漱、进餐饮水、梳头洗脸、服药、排便、翻身坐起等,指导患者维持患肢功能位,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等功能收缩作用,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明确告诉患者自我护理重要性,使患者可积极配合,并能够尽快学会今后自我护理。

(3)支持与教育。①信息支持。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叮嘱患者不可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完整不漏,明确功能锻炼重要性,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共同制定具体锻炼方法。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少,胃肠蠕动缓慢;部分患者因不习惯床上排便,易发生便秘等情况,因此患者进食时,应以粗纤维、高蛋白、高热量、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等清淡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具体饮食。骨折卧床患者,学会自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教导患者主动深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以免肺部感染;多喝水,每日冲洗会阴部,不可憋尿,以免尿路感染。若功能恢复,可定时翻身,以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改善营造状况,增强预防意识。②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骨折长期患者因功能受限,自理能力降低及治疗费用等因素,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给予患者情绪支持,根据患者情绪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根据个人资料采取必要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可作深呼吸,多听轻松音乐,不断放松自己的心情。

1.3评价标准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评估过患者饮食、更衣、大小便、洗漱、交际五个方面,每个方面为0-4分,0分无法自理,4分为完全自理;总分2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焦虑抑郁情绪[3]: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每项指标60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ADL(13.2±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6.7±1.7)分,差异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详细数据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分)

3讨论

在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中实施自理理论时,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患者的自我需求,掌握患者自理缺陷,弥补患者自理缺陷,以此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使患者自理能力得以维持和恢复。在实施自理理论时,根据患者自理活动,采取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支持与教育。在实施自理理论时,应重视患者自我护理,不断培养和提高患者自理护理能力。护士在指导患者自理时,应与患者积极沟通,评估患者护理,掌握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和帮助。同时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不断努力,教会患者学会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保健能力,使患者能主动参与到护理及治疗中,充分体现患者自我价值,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的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与对照组对比(P<0.05)。由此可见,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实施自理理论,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心理负担,临床价值确切。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杨眷梅,王慧,等.自理理论在下颌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9(9):1194-1195.

[2]程雪君.自理理论在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0,22(5):69-70.

[3]张淑萍.用自理理论指导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6):480-481.

[4]姜宏芳.应用自理理论指导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09,24(2):349-350.

[5]胡秋霜,吴柯敏.自理理论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8,5(26):137-138.

[6]|穆逢春,杨光远.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