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效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定边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效益分析

徐宝霞姬永强

徐宝霞姬永强(定边县水土保持工作站邮编718600)

摘要:旱灾是我县农业生产中最严重且频率高的自然灾害。旱情的发生往往造成山区人饮困难,农田受灾。去年来我县区依靠大量的水窖和硬化砼集水场集蓄雨水利用工程,不但解决了人饮困难问题,同时为部分农作物浇上了“救命水”、“保丰水”,广大农民对这样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赞不绝口。实践表明,建设雨水水集蓄利用工程符合山区生产特点,兴修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地方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兴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解决我县山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途径,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大有可为。

关键词:雨水收集;雨水集蓄利用;定边县

一、基本情况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地跨长城南北,北部属毛乌素沙漠南缘,南部有白于山横亘,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地下水位埋深多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是陕西省地广人稀的大县之一,位居全省第三。

全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辖11镇14乡、334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31.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7万人。县境内地域辽阔,白于山横亘中部,南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是风沙盐碱滩区,海拔1303—1907米,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16.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490.2毫米,是降水量的7.9倍,“十年九旱”现象非常普遍。境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很差,干旱、沙尘暴、霜冻、冰雹、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二、人饮工程利用分析1.收水效果按定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23.9毫米,降雨一般集中在7-9月份,平均降雨量为201.4毫米,可占年降雨量的61%,而4-6月、10-11月份的有效降雨(可产生径流的雨量H降>10毫米),多年平均分别为73毫米、36.4毫米,占全年降雨的22.5%和11.2%。有效降雨量为310.8毫米。据调查,在同样的集水面积下,实施砼集水场前径流系数为0.5,实施砼集水场后径流系数可达到0.9,由公式Q=F×(χ?α?η)/1000式中:Q——收水量m3F——集流面面积按100m3χ——有降雨量降310.8mmα——径流系数分别为0.5、0.9η——有效降雨保证率取90%计算得收水量分别为14m3和25m3。可见收水量提高了1.78倍。

2.应用效果采取砼集水场工程具有结构简单、基建投资少,且基本无有常年运转费用,管理方便,易于施工,质量可靠,并为群众所接受,有效解决了人饮困难问题。

三、窖灌工程利用分析1.灌溉制度确定据定边及毗邻县、乡等八个气象点实测雨量资料分析,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16mm,平均径流深13mm,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规定,本项目区为干旱地区,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后,玉米等旱田作物灌水次数为3次,灌水定额取195m3/hm2,蔬菜采用点灌,灌水次数为6次,灌水定额取120m3/hm2。

2.灌溉需水量分析计算项目区种植比例以玉米为主,灌溉保证率为75%,旱作农业区的非充分灌溉全年灌溉水量按下式计算:Md=β(N-10PC-WS)/η=401m3式中:Md——全年灌水量,m3/hm2;β——非充分灌溉系数,取0.6N——农作物全年需水量585m3/hm2PC——农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量,mmWS——播种前土壤有效储水量,取50m3/hm2η——灌溉水利系数,取0.8发展每亩集雨窖灌水浇地,计算得全年灌溉需水量为26m3。

3.砼集水场面积确定供水保证率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要求取50~75%,集水材料为砼面,由公式Si?Ki>1000W/PP式中:Si——集流面面积,m2Ki——年径流效率取75%W——年供水量401m3(26m3/亩)PP——保证率为P时的年雨量,平水年(P=50%)为316mm,枯水年(P=75%)为218mm,计算得:平水年灌溉每亩需砼集水场113m2,枯水年灌溉每亩需砼集水场每亩164m2。

即结合实际,水窖容积为30m3,可控制灌溉面积1.15亩。再采用的一种非充分灌溉(限额灌溉)技术。按照各种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大小,选择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和缺水严重期进行补充灌溉或称之为有限灌溉,达到充分和高效利用雨水的目的。

四、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通过建设集雨灌溉工程,增加部分小型水地,改善当地生产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山区人民长期缺少水浇地的局面,增强农业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使当地农民尽快走上富裕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好基础工程。对保持稳定,构建和皆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效益通过建设高标准集雨工程,在人畜饮水方面不仅解决了山区人民长期饮水困难的问题,据调查因吃水难平均每户每年需45个劳动工日用来运水。平均每户需饮水可节省劳力费用2700元。在农业生产方面,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有了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以玉米计算,玉米水地比旱地亩增产一般600公斤以上,每公斤销售价按1.8元计,除成本0.4元,每亩净效益840元。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

五、结束语综上,工程建设改善了土地内在质量,优化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轻了水流失,抑制土地沙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水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山地的土壤水份状况,为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存条件,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兴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解决我县山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张俊巧.大力发展石家庄市西部山前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保障西部生态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2]李振平.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保障石家庄市西部山前区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3]李秀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承德石质山区的应用研究[J].河北水利.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