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则能“达”,“道”可以道——问答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问则能“达”,“道”可以道——问答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加勒哈斯别克·泰来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答;应用分析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室采用问答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提高效率。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所以,对问和答应该怎样正确有效的在课堂上实践,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一、凝练核心问题

不管是任何文章,都有其核心表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发掘其核心的内容,并进行凝练[1]。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对整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充分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一)兼顾全文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字句进行重复的赏析,理解其内容,往往只是“断章取义”,并不能很好的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方面有全面的认识,然而兼顾全文的提问,会让学生深入了解[2]。在整体性的把控中,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习中,教师往往对里面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反复赏析,没有从上下文的结构整体去分析。若是兼顾全文的提问,如“文中几次提到大年夜?”通过这样的提问,会让同学们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提到大年夜?让学生进行反思,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样的提问是成功的,学生会琢磨这个“大年夜”到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暗含着什么?在启迪的过程中,对整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说只是关注文中字句,不懂得从整体中提出问题,其结果是不尽人意的。这就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合适的道路,让提问不仅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它可以是一个启发的过程,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思考的时间。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赶时间”的随便叫同学回答,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让问题归类,提高效率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教师而言,最习以为常的就是上课问问题,然而对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归类,没有形成代表性[3]。让平时散乱的问题统一起来,并不断探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总是我们去提出问题,也要适当启发学生,引导其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一课”中,在给学生开展工作的前期,可以很好的提出“同学们能谈一谈一件让你难忘的事情吗?”,通过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抛砖引玉”的问题是很有代表性的,在所有的课程学习中,善于去发现问题的普遍性,进行归纳总结,让这节课真正意义上成为“难忘的一课”,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作者写作的初衷,加深理解。

(三)给思想一段时间

在短暂的课程学习中,时间尤为重要,不能一味的去完成任务,而忘记给思想一段时间。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当然是希望有很多举手回答的同学,但是还应该照顾考虑到那些想举手却犹豫不决的同学,给他们一点时间,让思想在这里绽放。在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会看到不同的思想。在这种锻炼中,会有意识的交流共享,让思维发散。

例如,在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程中,提出“为何父亲要求孩子将鱼放走?”,有人说是父亲的强硬态度让他不得不放走,还有人说即使这里没人看见,都应该按照规定办事。教师听到这里,也觉得可以总结性发言的时候,有个同学说完全可以把鱼先放入网中,等过了时间再取出来,这样也没有破坏条例。这个回答让同学们议论纷纷,所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总结,进行思想碰撞。

二、问答的重要性

问答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在提问中增长知识,巩固彼此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合理性的提问,才会让学生有章可循,重视其重要性[4]。往往学生的回答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质量和效率,要会问问题,这样不但吸引学生兴趣,也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对于问答重要性的探索,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点。

(一)启迪,画龙点睛

启迪往往是关键的一点,通过有效的疏导,会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让学生经过这一点的联想,启发思维,对于这一类的提问就是要把问题提到点子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会有很好的收获。因此,让学生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需要做的就是用敏锐的感官寻找最适宜的点,给学生“画”上一双智慧的双眼。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充分掌握知识,也锻炼了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开拓。

(二)一问到底,开放思维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问答的完毕不一定是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继续去询问,拿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度思考,优化答案,对学习的高效性有不错的辅助作用。一问到底式的追问,让学生在追问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意识,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形象。如果是单方向的设置,学生也会失去兴趣,不会主动融入这种气氛中。因此,在设置这类环节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模式,能够使其从多角度去考虑,多方面的深入问题。

三、结束语

因此,问答这种习以为常的方式虽然被认为是陈旧的模式,但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教学的精华。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将问题凝练成一点,把平时的问题归类总结,让学生成为主体。恰到好处的设置,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马艳红.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2016(9):00215-00215.

[2]任春艳.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时代教育,2014(10):245-246.

[3]金卉.课堂提问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5):56-56.

[4]何改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答[J].课外阅读旬刊,2013(6):479-479.

姓名:加勒哈斯别克·泰来提(出生年份—1979年12月),性别:男,民族:哈萨克族,籍贯:新疆,尼勒克,职务/职称:语文教师/一级教师,学历:大专,单位: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套苏布台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