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厌学找一把“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给厌学找一把“钥匙”

农盛科

农盛科广西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初级中学533000

中学生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已经成为当今突出的教育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消除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与厌学心理消除的对策研究,有深刻的感受和收获。如何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给厌学找到一把“钥匙”。

一、多种因素促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1.个人原因。厌学者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自制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2.社会因素。一是受外出打工潮的影响,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有早点出去打工的念头;二是受网络、手机、MP4等电子产品的影响,贪玩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三是受毕业就业难的影响,形成“读书无用论”;四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开始参与赌博,无心学习。

3.家庭因素。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厌学的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子女懒学勤玩,有些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缺少亲情与关爱。

4.学习环境。主要有: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教师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学困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同学关系紧张,如受到同学欺侮等;在寄宿制学校中,不适应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

二、消除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另外,还可以通过榜样教育,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班主任工作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班主任应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合适的班级公约,有得当的奖惩措施,不断感化厌学的学生,改变厌学的心理。

3.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让教学既生动又有效。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采用参与式教学。在课堂中,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激活课堂。让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经常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4)指导学生的学法,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联系生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6)教师要练好个人教学基本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防止出现课堂沉闷气氛和课堂混乱现象。

4.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并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到校外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的勤学。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走进学生心灵”活动,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课堂中深入到学生中间讲课,重视情感教学。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6.家校教育“双线”结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与家长多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家长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发现孩子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学校老师、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

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针对学生厌学的具体个例,合理选择适当的办法解决。要消除厌学心理,既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把好脉,找到消除厌学心理的“钥匙”,还要给学生一把学习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