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探讨李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探讨李梁

李梁严海明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在当代建筑领域,建筑原理和施工技术、机械设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但是,施工领域的能源消耗相对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认同,在建筑领域,人们对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建筑设计已开始融入生态建筑设计中,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中的各种生态缺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纵观我国建筑设计发展现状,依旧存在许多不足,故应更加重视将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纳入到房屋建筑设计的考虑内容中,使二者更加紧密联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态生活环境。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房屋建筑;设计;作用探讨

1生态建筑设计概述

1.1生态建筑特征

通过对生态建筑体系进行的分析结果来看,生态建筑虽然是基于人们生活水平而进行的提升工作,但是其本身也仍旧具备着其自身应有的特征,即:环境与文化属性、能源节约等。(1)环境与文化属性。准确地说,环境和文化属性不仅代表着生态建筑本身,也代表着生态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周边环境,如周边建筑群、交通状况、通讯、教育系统、购物中心系统等。(2)节能。与前者相比,生态建筑系统的能量解特征可以说是系统的最大亮点。结合生态建筑的特点,如气候条件、太阳周期、风力形成规律等,可以利用现有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煤和石油。利用原能源可以节约能源,为人们提供更方便的生活条件。

1.2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正是把整个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来看待,其建立的实质是使建筑内外的物质因素,如材料和能源,在生态建筑体系中实现有效的循环转化,从而形成一个高效、低消耗、低能耗的生态建筑体系。无STE,无污染,同时系统相对平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生态建筑体系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方观和回归自然观,都是实现住宅建筑体系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生态建筑体系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必须对当地环境和自然生态进行合理化,通过对生态学、建筑技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建立建筑加固与其他外部因素的关系,使之成为同时有机结合,生态环境较好。

2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的方法

2.1降低生态建筑自身能耗

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性能,就需要注重建筑自身的消耗,采取严谨的设计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因此要注重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融入生态设计,对不同的消耗部分进行合理的考量。第一,要考虑到自然通风问题。根据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性能;使住户更加合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净化空气质量;其次,结合日照条件等内容,合理设计建筑物,可以加强室内的通风。日照;另一方面,可以计算建筑物的布局和方向。进行准确的分析,然后考虑遮光问题;第三,绿色设计。绿化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意使用的绿化植物是否符合当地的自然和土壤条件。在引进外来树种之前,有必要对当地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其是否会对当地树种产生不利影响或是否有驯化的可能性。四是降低能耗。能耗是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在生态设计中,必须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设计方案。测试该区域的风向,以确定下一个建筑规划和设计。采用高透光材料增强照明效果,保温材料需要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并起到遮光和隔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降低噪声,可以采用双层玻璃来提高隔声效果。同时,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还需要进一步利用有效的植物来达到遮阳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

2.2采用新能源

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避免能源短缺,达到良好的节能降耗目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可以持续循环利用。它与建筑相结合,可以提高建筑的性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相应的节能材料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制冷、采光等。利用新能源,必须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能源,优化资源。可以调节能量以避免浪费。根据时间和气候的不同,可以合理调整能源。利用不同的等级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当使用太阳能发电时,它可以结合天气和时间来发电。可根据需要调整坡度,充分利用,既能满足建筑物的照明要求,又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进一步降低能耗。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新能源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性能和环境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在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利用太阳能的途径。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可以将建筑围护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建筑的隔热性能,合理布局,使建筑空间与形式有机结合。在冬季,室内材料可以瞬间从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室内空气温度的升高,使人感到温暖。夏天,太阳能可以用来制冷和降低室内的热量。太阳能技术的普遍应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供电系统。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主要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进行水的加热,从而起到加热的作用。太阳能供电系统技术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既能降低能源消耗,又能保护环境,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3降低工程造价,优化建筑结构选型

在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和美观,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建设成本及工程造价。根据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结构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根据调查,建筑工程中消耗最大的资源是电能资源和热能资源,其次是水资源。在建筑设计中,按建筑类型分,如住宅建筑,要注意节约用热和水资源;在商业建筑中,要注意节约用电和热能。另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整体刚度、建筑位置等要求,合理布置建筑结构。在设计上要反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节能、耐久性、实用性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控制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刚度。在建筑选型过程中,如地震频发地区,应采用钢结构,因为这种建筑结构具有投资成本低、重量轻、应力基础小的特点,且具有重量轻、安装容易、拆卸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在短时间内建成,抗震能力强。但如果在台风多发地区使用这种结构,将失去其优势。混凝土结构建筑不可拆卸,自重大,抗震能力差,造价高,但抗寒性较强。这种建筑在工业城市中普遍使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但大部分建筑材料不能重复利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地震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优于混凝土结构,台风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优于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可采用绿色综合分析法。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最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方案,降低能耗和成本。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勇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勇于设计新作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建筑的暖通效果,降低工程造价。

结束语

总之,生态设计是未来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设计中,要把生态设计理念贯彻到设计的各个环节,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将生态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利用建筑设计,将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观相结合,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环境。因此,在提倡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建筑师应运用生态设计的方法,将建筑、经济和环境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杨丽.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03):110~111.

[2]糜苗苗.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探讨[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4(12):218~219.